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5 15:10:44

1999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理科)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6分)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意识是高度完善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前者涉及的是意识和它的物质器官的关系;后者涉及的是意识和客观外界的关系。据此分析,选项A正确。
  D项是19世纪中叶欧洲庸俗唯物论对意识本质的看法,B、C两项都是唯心论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
  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把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具体说来,矛盾一方自身的内部矛盾性,可以为另一方利用来发展自己。例如,一种唯心主义批判另一种唯心主义时,往往能提供有利于唯物主义的论据或方法。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D讲的是矛盾的解决形式,B项说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而发展,均不合题意。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生产关系的实质。
      生产关系也称为经济关系,人们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经济活动,是为了获取自身的物质经济利益。由于社会生产过程分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可见选项B正确,其他项均不合题意。
  4.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kythree 发表于 2016-7-25 15:36:54

分页标题#e#
  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化也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据此分析,选项C正确。
  A、B、D三项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因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自身也有价值,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因此选项C正确。
  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依据资本的各个部分在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依据它所起职能的不同,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可见选项D正确,其他项均不合题意。
  7.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抽象人性论。可见选项B正确。
  选项A是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内容,C项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D项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均不符合题意。
  8.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A.三查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四清运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运动。
  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根据同年秋季全国工农业战线开展的爱国增产运动中揭发出的大量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向全党指出: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的贪污行为,注意发现、揭发和惩处。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即所说的“三反运动”。可见选项B正确。

kysix 发表于 2016-7-25 17:03:49

分页标题#e#
  选项A是解放区在深入土改过程中开展的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整党运动;C项是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D项是在农村进行的以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均不合题意。
  9.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可见选项D正确。
  A项是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作出的,B项是邓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C项是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作出的,均不符合题意。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一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因此选项D正确。
  A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关系,B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C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均不符合题意。
  11.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应该是
  A.计划
  B.金融
  C.市场
  D.财政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金融和财政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因此选项C正确。

kythree 发表于 2016-7-25 18:05:55

分页标题#e#
  选项A是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B、C两项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种手段。
  1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C、D虽然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关,但都不是根本任务。
  1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A.台湾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党中央经过长期酝酿,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它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在香港问题上得到完满实现,也必将促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选项A正确。
  14.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提出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政府机构改革
  C.抑制通货膨胀
  D.科教兴国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在1998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提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因此选项D正确。
  A、B两项也是我国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不是当时提出的;C项的通货膨胀当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15.1998年5月,连续进行核试验,引发地区性核军备竞赛的国家是
  A.阿富汗
  B.巴基斯坦
  C.印度
  D.伊拉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1998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1998年5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首先连续进行核爆炸,引发巴基斯坦核试验,出现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招致了世界各国的反对和不满。因此选项C正确。
  16.1998年5月,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确定欧洲十一个国家为欧元创始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始国的是

kyfour 发表于 2016-7-25 19:28:16

分页标题#e#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英国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1998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在欧盟15国中,只有英国、丹麦、希腊、瑞典不是欧元的创始国。可见选项D正确。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向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4分)
  17.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
  【答案】BDE
  【分析】本题考点:辨正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以割裂肯定和否定的统一为基础,在肯定和否定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它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它的信条:“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据此分析,选项B、D、E正确。
  选项A、C是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观点,与题意不符。
  18.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
  【答案】BCD
  【分析】本题考点:上层建筑范畴。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据此分析,选项B、C、D正确。
  A项属于经济基础范畴,E项属于社会心理范畴,均不合题意。
  19.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答案】BD
  【分析】本题考点: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
      电脑是人的意识的物化,是人脑的延伸和模拟;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思维,它在物质基础、社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人脑思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而电脑只是人的意识的创造物,是人类智力的扩展和深化,电脑的出现没有否定而是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据此分析,选项B、D正确。

kysix 发表于 2016-7-25 19:50:55

分页标题#e#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垄断取代了竞争
  E.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答案】ABCE
  【分析】本题考点: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二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有了进一步新的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兼并或合并的,除中小企业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大企业,兼并的形式从横向或纵向兼并为主,变为以混合兼并为主。从而使生产集中发展到跨部门集中,为巨型企业的增长和垄断组织的规模扩大打下了物质基础。与生产集中相适应,垄断也得到迅速发展,既表现在垄断组织的规模迅速扩大,垄断程度有提高的趋势,垄断组织的经营向多样化和综合方向发展,又表现在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据此分析,选项A、B、C、E正确。
  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因此选项D错误。
  21.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额
  C.节省预付资本
  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E.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答案】BCE
  【分析】本题考点: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包括:①节省预付资本,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②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次数,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③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据此分析,选项B、C、E正确。
  选项A取决于剩余价值量和可变资本量,D项与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固定资本有形损耗状况是相悖的,均不符合题意。
  22.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的
  A.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
  B.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政体是多党合作制度
  D.国家结构是单一制
  E.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答案】ABE
  【分析】本题考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形式各异,这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有关。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第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也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第二,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人民民主专政肩负着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这些主要方面它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因此选项A、B、E正确。

kysix 发表于 2016-7-25 21:18:49

分页标题#e#
  多党合作是国家政党制度,单一制属于国家结构形式,它们都与国家问题有关,但都不是判断国家性质的依据。
  23.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
  A.孙中山
  B.谭嗣同
  C.邹容
  D.陈天华
  E.章炳麟
  【答案】ACDE
  【分析】本题考点:本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物。
  20世纪初,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包括孙中山、邹容、陈天华、章炳麟等。因此选项A、C、D、E正确。
  谭嗣同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且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即被杀,可见B项错误。
  2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
  A.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B.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C.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D.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E.阐发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思想。
  《论持久战》主要是为了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通过对中日双方在这场战争中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分析,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并且阐发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据此分析,选项A、B、D、E正确。
  C项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和《论政策》等重要文献中提出的。
  25.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
  E.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答案】ABCE
  【分析】本题考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在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课题:“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据此分析,选项A、B、C、D正确。

kythree 发表于 2016-7-25 22:16:15

分页标题#e#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而非完全相同,可见E项错误。
  26.开放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形式有
  A.改组
  B.联合、兼并
  C.出售
  D.租赁、承包经营
  E.股份合作制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多种形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可见选项A、B、C、D、E均正确。
  27.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民主
  B.加强法制
  C.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E.维护安定团结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名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因此选项A、B、C、D、E均正确。
  28.江泽民同志精辟阐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这种精神是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
  C.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
  D.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E.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1998年度国内重大时事。
      1998年9月28日,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抗洪精神,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可见选项A、B、C、D、E均正确。
  
  三.简答题。(5分)
  29.简述20年来我国农村的根本性改革及其伟大意义
  【答案】
  (1)20年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2分)

kytwo 发表于 2016-7-25 23:55:27

分页标题#e#
  (2)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农村改革的成就,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广大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3分)
  【分析】本题考点: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1998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题的答案涉及《决定》中的相关内容。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30.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答案】
  (1)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2分)
  (2)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又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不能因此混淆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3分)
  【分析】本题考点:生产资本两种不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
      解答本题必须对“流动资本”和“可变资本”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理解和掌握。
  回答时分三个层次,首先指出资本的两种不同划分因为流动资本和可变资本是同一个生产资本根据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得出的不同概念;其次,指出两种划分在实物形式上有交叉:同一个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从价值增殖中的作用看,是可变资本;而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则属于流动资本;最后,指出流动资本虽然包括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流动资本就是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会发生增殖的资本。这种说法混淆了资本的两种不同的划分,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1.“金钱是政治的母乳”。
  【答案】
  (1)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政治是建筑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国家权力的分配归根结底由财产多寡决定。党派竞争.竞选都是以金钱为后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金钱的确是资本主义政治的母乳。(3分)
  (2)但是,金钱不是所有社会政治的母乳,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绝不能搞金钱政治或权钱交易。(2分)

kyfive 发表于 2016-7-26 00:34:45

分页标题#e#
  【分析】本题考点:政治与金钱的关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在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必然的,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乃至国家权力、党派竞争都是由金钱、财富决定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当家作主,金钱政治、权钱交易是不合法的,应予制止。回答时要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和本质的不同,加以区别对待。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1分)
  (2)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2分)
  【分析】本题考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矛盾不是一成不变,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矛盾是有变化的。这道题要求考生分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确定中心任务、制定基本路线的出发点。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2分)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
  (2)坚持实践标准,对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核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2分)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1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999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