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2015年中医考研针灸学复习要点:得气的表现和诊断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综合考研专业课考试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几部分,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需要考生统筹复习,把握纲要和常识要点。新东方在线考研专业课栏目为考生提供中医综合针灸学复习要点,希望考生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打好基础。
    2015年中医考研针灸学复习要点:得气的表现和诊断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临床两个方面分析判断。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
    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目闰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可以说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最形象的描述。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灵枢》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充分说明得气的重要意义。
    临床上一般是①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
    ②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因此,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
    ① 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手法运用不当,或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
    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针刺手法,这样再次行针时,一般即可得气。
    虽然医学考研的知识点很多很杂,但是只要考生努力复习,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预祝大家2015年考研成功。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更多信息、资料。备考辅导与你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3 06:04 , Processed in 0.04896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