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8|回复: 5

2011年考研统考教育学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评分参考卷(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0 09: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生注意:所有大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教育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2. 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违反。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其道德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前道德阶段 B.自律阶段
          C.他律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3. 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4. 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 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 认知同化的过程
          C. 产生顿悟的过程 D. 信息加工过程
          6.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动机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需要层次论 D.强化理论
          7. 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英语,如果不能辨别某些字母的发音区别,则常常出现
          A.垂直迁移 B.一般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8. 学生掌握了“猫”、“狗”“马”等概念后,再学习“动物”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9. 下列不属于技能的是
          A.骑自行车 B.解两步应用题 C.洗衣服 D.眨眼
          10. 你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A.元认知计划 B.元认知监视 C.元认知调节 D.元认知体验
          11. 一个人熟知某种物品的惯常用途后,很难想到该物品的其他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A.心理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12. 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4. 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观思维 D.发散思维
          二、辨析题:第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15.场独立性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要优于场依存性的学生。
          三、简答题:第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6.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分析论述题:第17小题,每小题30.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7.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看的时候往往死记硬背,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请你结合教育心理学学习的策略的相关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更有效的学习建议。
          中外教育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大学”称为
          A.庠 B.序 C.成均 D.校
          2. “渐”和“集”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 孔子主张教育要培养
          A.鸿儒 B.雅儒 C.大儒 D.君子儒
          4. 鸿都门学创立于什么时期?
          A.西汉 B.东汉 C.南朝 D.北朝
          5. 颁布《三经新义》发生在北宋哪次兴学运动?
          A.庆历兴学 B.熙宁---元丰兴学 C.崇宁兴学 D.熙宁---元丰兴学以及崇宁兴学
          6.提出人性“日生则日成”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王夫之 C.王守仁 D.颜元
          7.《大同书》是________构思理想教育体制的著作。
          A.蔡元培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8.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近代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杨贤江
          9.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颁于
          A.清末新政时期 B.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10.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干部学校是
          A.平民女学 B.湖南自修大学 C.上海大学 D.黄埔军校
          11. 下列不属于古埃及的学校类型是
          A.宫廷学校 B.文法学校 C.职官学校 D.僧侣学校
          12. 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 B.《论雄辩家》 C.《雄辩术原理》 D.《忏悔录》
          13.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中世纪时期 D.文艺复兴时期
          14. 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的是
          A.贺拉斯·曼 B.第斯多惠 C.爱尔维修 D.夸美纽斯
          15. 卢梭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人的教育》 C.《爱弥尔》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6. 俄国历史上发布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国民教育暂行条例》 B. 《国民学校章程》
          C. 《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D. 《大学附属学校章程》
          17.下列各项与美国教育有关的是
          A.《课程宪章》 B.《1965年高等教育法》
          C.《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18.德国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 B.赫尔巴特 C.巴西多 D.洪堡
          19.1917年,美国颁布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法案是
          A.莫雷尔法案 B.史密斯—休斯法案 C.史密斯一列弗法 D.高等教育设施法
          20.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西方教学法有
          A.苏格拉底法 B.导生制和葛雷制
          C.昆西教学法 D.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孔子所整理的《礼》之《中庸》一文。
          2. 唐代隶属国子监的学校主要有“六学二馆”。
          3.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设立,孙家鼐为管学大臣,相当于京师大学堂校长。
          4. 古希腊的“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5.英国的公学是一种由政府创办的公立教学机构。
          6.返回基础教育运动是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简答题
          1. 简述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改革重点。
          2.比较清末学部颁布的教育宗旨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3. 比较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特点。
          4.比较法国、美国、英国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区别。
          四、分析论述题
          1. 从科举制度的沿革分析古代科举与学校的关系。
          2. 述评新传统教育思潮的形成及主要特点。
          教育学原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的是( )。
          A. 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强调教授学科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
          A.赞可夫 B.根舍因 C.布卢姆 D.布鲁纳
          3.无论教育活动的哪一个因素和层次,都贯穿着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
          A.学习者 B.教育影响 C.教育行政官员 D.班主任
          4.教育的类型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教育即各类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和( )。
          A.中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特殊教育
          5.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观点,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叫做( )。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6.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 )。
          A.孟禄 B.麦丁斯基 C.沛西·能 D.高尔顿
          7.在我国历史上,主张教育超越于政党斗争和宗教教派斗争而处于独立地位的是
          ( )。
          A.陶行知 B.鲁迅 C.蔡元培 D.胡适
          8.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因而主张大力发展教育的经济学家是( )。
          A. 舒尔茨 B.迈克尔·斯潘斯 C.皮奥里 D.思罗
          9.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是教育的 ( )。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社会功能 D.个体功能
          10.在下列文件中,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
          A.学会生存 B.学会做人 C.学会关心 D.学会学习
          1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教育无用论
          13.“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的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D.双因素论
          14.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和德国心理学家( )。
          A.华生 B.彪勒 C.霍尔 D.施太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0 10: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1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动力 B.必要物质前提 C.决定性因素 D.外部条件
          16.在幼儿阶段,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家庭 B.学校 C.同伴群体 D.大众传媒
          17.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要使这种可能性的因素变成现实性的因素,只能通过学生的身心的( )。
          A.同伴群体 B. 活动 C.慎独 D.家庭影响
          18.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者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即指( )。
          A.教学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育目标 D.教育目的
          19.根据杜威的观点,历史上出现的“培养绅士”、“为现世完美的生活作准备”等教育目的都是( )。
          A.内在目的 B.外在目的 C.个人本位目的 D.社会本位目的
          20.在下列文件中,要求实行义务教育“五三”学制的地区向“六三”学制过渡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1.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和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2.课程的实施途径包括教学、社会实践和( )。
          A.智育 B.直接的道德教学 C.间接的道德教育 D.课外活动
          23.主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叫做( )。
          A.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C.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D.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24.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为 ( )。
          A.巴格莱 B.布拉梅尔德 C. 拉尔夫·泰勒 D.杜威
          25.按各种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计的课程叫做(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26.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按材料内在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与目的的联系)进行价值判断,属于 ( )。
          A.理解 B.应用 C.分析 D.评价
          27.根据克拉斯伍等制定的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习者对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小组讨论,遵守校纪校规等表示较高的兴趣,属于( )。
          A.接受或注意 B.反应 C.评价 D.组织
          28.主张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实施者(校长、教师、学生)对课程理念的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作为执行的“工具”)的课程实施取向属于( )。
          A.忠实取向 B.相互调适取向 C.创生取向 D.综合取向
          29.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界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的课程评价模式叫做 ( )。
          A.CIPP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30.在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及其同事创立的CIPP评价模式中,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等,属于 (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成果评价 D.过程评价
          31.课程评价的差距模式的创立者是美国课程论专家( )。
          A. 普罗沃斯 B.斯太克 C.帕莱特和海密尔顿 D.斯克里文
          32.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 )。
          A.发展性 B.阶段性 C.可持续性 D.差异性
          33.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 )。
          A.以选修课程为主 B.以综合课程为主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34.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其中指定性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 )。
          A.文艺活动 B.特别班会 C.信息技术教育 D.竞赛活动
          35.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
          A.校本课程 B. 学生课程 C.国际课程 D.综合课程
          36.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叫做( )。
          A. 掌握学习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7.依据暗示原理创立了暗示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 )。
          A. 布鲁纳 B.斯金纳和克洛德 C.洛扎诺夫 D.布鲁姆
          38.《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等词句反映了教学的 ( )。
          A.巩固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量力性
          39.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提出的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 (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研究教学制
          40.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
          A.现场教学 B.特朗普制 C. 复式教学 D.道尔顿制
          41.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称为
          (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42.学业成就评价的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我评价法 D.测验法
          43.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当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依据外在的规则做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前习俗道德水平
          44.在学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通常包括班集体、共青团和少先队等,属于(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行政群体 D.非行政群体
          45.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 )。
          A.安全的权利 B.选举的权利 C.被选举的权利 D.遵守法律、法规的权利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教育方针即教育目的。
          47.智育就是教学。
          48.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50.简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51.简述人力资本理论。
          52.简述教学设计的过程。
          53.简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4.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观点,并运用所学原理加以分析。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55.请以下述材料为基础,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做法。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56.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10 11: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科学与方法部分
          (一)选择题
          1、在教育研究中主张把经验论和唯理论结合起来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康德 C. 培根 D. 笛卡尔
          2、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 可能性问题 C.时机问题 D. 能力问题
          3、在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阶段,研究者应当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A. 搜集材料,形成科学事实 B. 撰写研究报告
          C. 制定研究方案 D. 形成新理论
          4、教育年鉴属于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综合文献
          5.下面是关于三次文献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综合性 B. 浓缩性 C. 创造性 D.参考性
          6、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 )
          A. 地位量数 B. 差异量数 C. 集中量数 D. 相关量数
          7、根据访谈过程中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
          A.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访谈调查 D. 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8、教育调查研究中,要保证结论的科学性,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 )
          A.30%以上 B. 50%以上 C. 70%以上 D. 90%以上
          9、下面关于行动研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行动研究就是在行动中,对行动和为了行动的研究
          B. 行动研究特指一线教师独立完成的研究
          C. 行动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方式,更是一种研究方法论
          D. 行动研究属于应用研究,是由行动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的研究
          10、应用于大样本,用正态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概率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
          A. Z检验 B. t检验 C. x2 检验 D.方差分析
          11、下面不属于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 教育调查报告 B. 教育实验报告 C. 政策文件 D. 学术论文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2、简述研究假设的分类
          3、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4、简述定量分析数据描述中常用的量数,并解释其含义
          (三)辨析题
          1、在教育研究中量化的程度是判断教育研究科学性与否的唯一标准。
          2、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
          3、做文献综述时,文献越多越好。
          4、观察法的客观性很强,因此,在教育研究中应该广泛使用。
          (四)列举题
          1、列举影响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5个因素
          2、列举三种教育实验研究中常用的设计模式,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五)综合应用题
          请你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要求(1)给出留守儿童的操作性定义。(2)设计一份封闭式问卷,要体现一个完整的问卷结构,至少设计5个问题,用三种以上问题表现形式。
       
            答案见下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0 1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C 4. B 5.A 6. B 7 .D
          8.A 9.D 10. B 11. B 12.B 13.D 14.D
          二、辨析题
          15.【答案要点】
          该说法错误。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有其优势,也存在其劣势和不足,既有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也有阻碍学习的一面。例如,场独立性的人擅长自然科学,但场依存性的人则更偏爱社会科学,在这些方面更具优势。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挥其所长,弥补其不足。
          三、简答题
          16.【答案要点】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提出的。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所以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成败经验的影响最大。所以,作为教师应当从上述几个方面,特别是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论述题
          17. 【答案要点】
          案例中的学生小王,最大的问题是在学习中不能主动的来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以帮助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的。它是有效学习的需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等构成,它可以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学习策略可以分成下面几种。
          l 认知策略:个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l 元认知策略: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监控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l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社会利用策略。
          学习策略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训练,几种训练学习策略的模式有:
          l 程序化训练模式:所谓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l 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l 交互式教学模式:由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一般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1、总结——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l 合作学习模式:两个学生一组,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中外教育史部分
          一、1C 2C 3D 4B 5B 6B 7C 8A 9B 10D
          11B 12A 13D 14D 15C 16B 17B 18C 19B 20D
          二、1.错,孔子所整理的《礼》是“三礼”中的《仪礼》,《中庸》出自《礼记》。
          2.错,六学录属国子监,二学不是,弘文馆属东宫,崇文馆属门下省。
          3.正确。
          4.正确。
          5.错,公学起源于14-15世纪为特权阶级和富人设立的私立学校。
          6.错,返回基础教育运动是在否定“进步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恢复传统教育的思潮。
          三、1、要点:(1)改革太学。(2)改革科举方法。(3)令州县立学,发展地方教育。
          2.要点:(1)1906年清学部提出的教育宗旨分2类5条。第一类为“忠君”、“尊孔”两条。第二类为“尚公”、“尚武”、“尚实”3条。(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3)前者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中体西用”思想。后者体现资产阶级全面、和谐教育的思想。
          3.要点:(1)斯巴达教育: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是斯巴达的唯一目的。身体训练占主导地位,重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强调严格的纪律,具有明显的军事实用目的和国家导向。斯巴达学校由城邦主办,从7岁至18岁,儿童离家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 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事训练。(2)雅典教育,以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为目标;注重智力和艺术的训练。雅典学校往往是私立的。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的反对,对自由教育的强调等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大影响,与斯巴达实用性的国家导向教育形成了对比。
          4.要点:(1)法国属于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上长期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政府重视教育,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法国强调教育行政的统一。(2)美国的教育行政实行地方分权,教育部主要起规划、指导和协调作用。在中央与州两级管理中,以州为主。中央除立法和拨款外,不干涉地方的教育行政事务。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的关系中,强调学校办学的自主性。(3)英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比较精简。在垂直层次上仅分为中央和市郡两级。由于有非常健全教育法规体系,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呈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有条不紊的特点。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相当明确。在没有明确的法规依据的情况下,市、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能随意插手干预学校的管理工作。
          四、1、要点:
          (一)科举制的沿革
          (1)产生期:科举制创于隋代,其目的在于限制门阀士族集团的势力,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开辟道路。唐代对考生来源、报考程序、考试科目与内容、考试方法做出具体规定。(2)发展期:宋代对科举制度做出许多改革,以殿试取代吏部复试,形成省试—殿试两级考试,考场制度日益严格,实行“别头试”、“封弥”、誊录、锁院等制度。(3)定型期:明清是科举完善和制度化时期。确立了三年大比制,形成了科举三程序:乡试—会试—殿试。采用八股取士的方法。(4)废止期:近代废科举三阶段:先是改革科目及方法,废八股,改策论。后是递减中额。最后于1905年停止科举。
          (二)科举与学校的关系
          (1)自隋代开科取士以来,科举制度就与封建官学教育紧密结合,表现了教育与政治相结合的特点。(2)科举与官学教育的关系遵循着统一的原则,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科举制度的演进,推动了封建官学教育的繁荣,其一,士子们有了读书的目标,动机更加强烈了;其二,科举以儒经为内容,统一了教学内容,也统一了全国人的主导思想。其三,科目众多,尤其是明法、明算、武举等,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局面。其四,科举造就了大批科举人口,促进了民间私学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使官学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官学教育的繁荣又为科举提供了大量的考生来源。(3)科举与官学教育的发展又始终存在着矛盾对立,这也是一个如何处理选士与育才关系的问题。中唐以后至宋元时期,科举重乡贡轻生徒,使许多知识分子可以不经学校而博取入仕资格,严重地影响了官学教育的养士功能,遂导致了重科举、轻学校现象日益突出,北宋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只重科举而不重教育,犹如不务耕而求获,遂发起三次较大的兴学改制运动,到明清时期,官学教育又沦为科举的附庸,科举制度制约着官学教育的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官学教育产生了种种形式主义的流弊。(4)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由于清廷的腐败导致民内忧外患的政局,加上西学东渐的大潮冲击,科举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又再度突出,导致兴学堂、废科举的大变革,并最终结束了千余年来科举与封建官学之间的矛盾纠葛。
          2. 要点:(1)新传统教育思潮于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它与实用主义、改造主义等现代教育派相对立,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流派。其中以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最大。(2)要素主义教育主要观点: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在民主社会中,应该通过学校教育“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遗产最宝贵的要素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核心”。教育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尽可能高水平地保持共同的文化。(3)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强调人的永恒本质和人性不变,所以教育的永恒性质不变;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而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著作。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强调老师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提倡通过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永恒主义教育的影响主要局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4)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教育学原理部分
          一、 选择题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A
          6.C 7.C 8.A 9. D 10.A
          11.A 12.A 13.B 14.D 15.B
          16.A 17.B 18.D 19.B 20.D
          21.C 22.D 23.C 24.B 25.B
          26.D 27.B 28.C 29.B 30.A
          31.A 32.A 33.D 34. C 35.A
          36.D 37.C 38.B 39.A 40.C
          41.B 42.D 43.B 44.A 45.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10 1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辨析题
          46.教育方针即教育目的。【参考答案】:
          错误。(3分)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4分)它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4分)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科学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4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 答题思路:先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基本概念写出来,再具体分析两者的不同。
          47.智育就是教学。
          【参考答案】:错误。(3分)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6分)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6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教学和智育的关系。
          2) 答题思路:先把教学和智育的基本概念写出来,再具体分析两者的不同。
          48.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
          错误。(3分)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4分)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4分)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又是有区别的。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因素,除了德育过程以外,学生品德的形成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4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2) 答题思路:先把德育过程的概念写出来,再具体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三、简答题
          49.简述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参考答案】:
          (1)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互动,汇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历史过程和趋势。(5分)
          (2)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①全球化直接导致教育的国际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②全球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与日俱增。③全球化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际交流、国际资本、国际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④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培养国际性人才,适应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手段。⑤全球化要求各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面向全球化的要求进行改革。(5分)
          (3)面向全球化的教育变革:①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国际化的办学战略,包括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留学生的交流与交换、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学分与文凭的互认等;②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③引进国际教育资本,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④加强对环境、能源、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教育;⑤正确认识全球化的两面性,实现全球化与地方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5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2) 答题思路:首先写出全球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全球化对教育的挑战,最后分析面向全球化的教育变革。
          50.简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①提前实施义务教育,即把学前教育的后期与义务教育的前期有机地衔接起来,改变以前那种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相互脱节的情况;②义务教育向后延伸,就是逐渐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把义务教育的后期教育或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③发展全民教育,解决处境不利人群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3分)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①普通教育职业化: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为中学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②职业教育普通化:在职业技术学校增加普通教育课程,为学生打下更好的文化科学基础,增强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③设立综合中学,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沟通。(3分)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①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②高等教育层次和学校类型多样化;③加强高等学校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④在数量扩充的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4分)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①终身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②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为学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施终身教育的突破口;③大力发展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虚拟大学等终身教育机构;④加强各类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增强教育制度的灵活性。⑤倡导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5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2) 答题思路:依次列出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然后分别简单解释。
          51.简述人力资本理论。【参考答案】: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作用和收益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1年发便《人力资本投资》,1963年发表《教育的经济价值》,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3分)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即设备以及单纯的劳动者数量)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8分)
          人力资本理论论证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人们对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促进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对于世界教育的发展。但是,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等同于资本,实际上贬低了人的价值;虽然从宏观定性上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贡献,但定量的分析仍然没有取得令人信服发结果。(4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10 14: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人力资本理论。
          2) 答题思路:先写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和倡导者,然后介绍其基本观点,最后进行简单评价。
          52.简述教学设计的过程。【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一般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4分)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主要包括:①确定教学预期目标;②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③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④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⑤进行教学活动;⑥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8分)
          上述基本过程反映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教学评价。这四个要素也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都应该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完整的。(3分)
          【试题解析】:
          1)知识点:教学设计的过程。
          2)答题思路:先写出教学设计的概念,然后分析其基本程序,最后稍作总结。
          53.简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分)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4分)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使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行动;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4分)
          (3)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第三,要注意多开端性; 第四,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4分)
          【试题解析】:
          1)知识点:德育过程的规律
          2)答题思路:先写出德育过程的这一规律,然后解释知、情、意、行的关系,最后简单说明任何遵循这一规律。
          四、分析论述题
          54.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观点,并运用所学原理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要点】:
          (1)这种观点反映了环境决定论。(6分)
          (2)环境决定论,又称外铄论、外塑论或经验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8分)
          (3)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了生理的遗传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8分)
          (4)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统一,人在身心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不是其中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8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2) 答题思路:首先写出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然后回答什么是环境决定论,指出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什么。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以及联系实际。
          55.请以下述材料为基础,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做法。
          【参考答案要点】:
          (1)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6分)
          (2)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陈老师全面了解学生,既看到后进生的缺点,也看到其优点,并把发扬优点作为教育的依据,鼓励甚至是微小的积极因素,借以克服消极因素。(10分)
          (3)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德育过程中系统的理论教育与实际锻炼并重,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行为习惯相结合。陈老师鼓励后进生把积极因素和热情付诸行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10分)
          (4)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德育原则。(4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德育原则。
          2) 答题思路:先对陈老师的做法定性,然后说明他成功地运用了什么原则,并指出在教育实际中要要灵活运用各种德育原则。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以及联系实际。
          56.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1)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学生的智力、能力,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否则,学生能力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为基础;智力、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增长。一般来讲,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是一致的,同步的。但有时候却是不一致的,不同步的。有了知识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能。“知识多”并不等于就是“能力强”。这是因为知识的发展和智能的发展遵循着不同的规律。(8分)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8分)
          (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8分)
          (4)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能力发展的片面性。(6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2) 答题思路:先说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然后在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联系实际。
          教育科学与方法部分
          (一)选择题
          ABBCB CCBAC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等等);(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结论与优缺点分析)。
          2、简述研究假设的分类
          假设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假设的分类有三种方式。
          (1)按照形成逻辑:归纳假设、演绎假设
          (2)按照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
          (3)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研究假设形成阶段):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3、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检索文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全面准确地检索;(2)要对文献进行内部和外部评论;(3)分析、概括和评述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4、简述定量分析数据描述中常用的量数,并解释其含义
          对于根据资料或者经过量化可以变为数据资料的定性资料,需要运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中常用的量数有四个。
          (1)集中量数。大部分数字趋向于中间的某一点的趋势,就叫集中趋势,代表集中趋势的量数叫做集中量数。
          (2)差异量数。差异量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的量数。与集中量数反映集中趋势相反,差异量数反映的是离中趋势。
          (3)标准分数。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的位置。所以也叫相对位置量数。
          (4)相关系数。 是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等。
          (三)辨析题
          1、在教育研究中量化的程度是判断教育研究科学性与否的唯一标准。
          错误
          定量研究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数量的研究,在研究中常运用数学方法,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等。定量研究的优点是研究过程具有较为客观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比较精确。由于教育研究的对象的复杂性和主动性,教育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多地方很难进行量化处理,所以,不能把定量的程度看成是判断教育科学研究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应该坚持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2、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
          错误
          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 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外在效度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3、做文献综述时,文献越多越好。
          错误
          做好文献综述是做好一个研究的重要条件。做文献综述时不仅要注意查阅文献的数量,而且要注意文献的质量,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尽可能多地综述有权威的、最新的文献。
          4、观察法的客观性很强,因此,在教育研究中应该广泛使用。
          错误
          观察法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有助于课题选择和进行理论验证。但是观察法不能判断“为什么”,只能说明“是什么”、“有什么”;受控于观察人数,取样小,资料琐碎,代表性不高;同时,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仍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使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在研究中要与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四)列举题
          1、列举影响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5个因素
          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 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8个。
          ①历史:指超出研究者所能控制范围的特定外在事件对被试产生的各种影响,也包括诸如教师情绪性的长篇演说,鼓动,未定的考试产生的焦虑等,历史因素可以通过恒定其他条件的方式加以控制。②成熟: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生理、心理的发展等。③测验:前测对后测的影响。④工具: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实验者主观情绪状态对结果的影响。⑤统计回归: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集中趋势。⑥被试选择。⑦被试的缺失。⑧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指成熟程度不同的被试安排在对比组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
          2、列举三种教育实验研究中常用的设计模式,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参见辅导材料(略)
          (五)综合应用题
          请你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要求(1)给出留守儿童的操作性定义。(2)设计一份封闭式问卷,要体现一个完整的问卷结构,至少设计5个问题,用三种以上问题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1) 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
          (2) 参见辅导材料(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7 13:12 , Processed in 0.08625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