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0|回复: 3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国新闻史各章考点汇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闻史是新闻传播学考研中的重要部分,中公考研整理了中国新闻史各个章节的考点,希望对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中国早期的新闻事业
  1、邸报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内容为帝王动态、官吏任免及大臣奏章等,在唐代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宋代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了中央官报的性质。
  2、小报
  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由邸吏和书肆主人非法经营,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它较以前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统一天下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史的开端。
  3、京报
  中国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它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具有公开发行,读者范围广泛、形式固定、包括了自采自写的内容等特点。它存在了400多年,在古代报刊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4、定本制度
  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宋真宗咸平2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了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二、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新闻事业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于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米怜主编,是一本纯宗教性的月刊。该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中出现了中文近代报刊上的几个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 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立士创刊,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但宗教已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刊载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3、《万国公报》
  近代中国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1874年由其前身《教会新报》更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以大力介绍西学,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为主,是一本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的控制之下。
  4、《申报》
  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日报,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办报进入了**。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人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内容上涵盖了新闻、言论、副刊、广告四要素,并注重时效性,具有了现代报纸的特征,开创了近代报业的新纪元。
  5、《字林西报》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外文报纸。1850年创刊于上海,前身是《北华捷报》。其政治倾向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重视新闻,在中国许多边远地区也聘有通讯员,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以消息灵通著称。
  三、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1、王韬
  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 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
  中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1874年于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是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3、梁启超
  近代中国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年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他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年,创立了“时务文体”,其新闻思想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4、《时务报》
  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旬刊,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维新变法的代表作《变法通议》,曾在《时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其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时务报》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最高达1.7 万份。
  5、时务文体
  中国近代中文报刊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①灵活自由,不拘一格;②平易畅达,词汇新颖、生动;③笔锋常带感情,很有感染力,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内容以“时务”为主,又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6、报刊政论文体
  中国近代对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报刊政论文体的形成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中国日报》
  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办,陈少白主编,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打破了改良派垄断舆论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保皇派《岭南报》展开了第一次笔战交锋。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2、《苏报》案
  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 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太炎,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 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 “苏报案”。
  3、《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
  4、《大江报》案
  《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1911 年7 月17日,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也》。7 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鄂督瑞徵极为震恐,8 月1 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瑞徵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于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
  5、郑贯公
  我国近代著名报人。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
  6、章太炎
  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在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九一八”之后,支持抗日救亡。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鲁迅称他的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但他好用古奥字句和文言语法,传播效果不如梁启超的文章。
  7、于右任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
  五、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1、癸丑报灾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 家,比1912年初的500 家少了2/3 ,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2、黄远生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曾任上海《时报》、《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为其撰写北京通讯。他善于调查研究,勤于采访交人广,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被称为“报界之奇才”。1915年被枪杀。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的特点表现在: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注重时效和事实。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四是语言通俗生动。 他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其作品集《远生遗著》,是中国第一部通讯集。
  3、刘少少
  民初三大著名记者之一。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帝国日报》、《湖南新报》、《公言》等报刊编辑。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为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所欣赏,有报界“怪杰”之称。
  4、徐彬彬
  民初三大著名记者之一。名凌霄,曾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是民初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他长于文学,娴于经史,所以他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受到读者欢迎。
  5、邵飘萍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28 14: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6、林白水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曾为《苏报》撰稿,后来创办《中国白话报》、《公言报》、《新社会报》。他所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积怨于军阀。1926年被奉系军阀杀害。他的文章通俗浅显,常能“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于政局”,颇能吸引读者。
  7、胡政之
  民初著名记者。1915年任《大共和报》驻北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年任《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是赴欧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成为当时报界名人。
  8、张季鸾
  民初著名记者,曾任《民立报》、《民信日报》记者,积极进行反袁宣传,并因此入狱。担任《大公报》总编辑兼副经理之后,在新闻界享有盛名。
  六、五四前后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
  五四运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革命m主主义刊物,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它的创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主要的宣传贡献有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敏珠、紫油、平等、搏艾的新道德新思想;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发起文学革命等三个方面。经历了敏主主义刊物阶段、由m主主义向SH主义过渡的阶段和无产WCHAN阶级报刊三个阶段。自1920年9月八卷始,成为上海G产主义小组机关报,后来成为D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新青年》提倡敏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有力地打击了封建思想,并为马*****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2、《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是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栏目新颖多样。于1918年12 月在北京创刊。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并配合《新青年》,支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并第一次提出了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
  3、四大副刊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分别是北京《晨 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的进步性质,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4、徐宝璜
  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是最早赴美国研究新闻学的人,回国后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后改名为《新闻学》。蔡元培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当时的新闻界称徐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5、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徐宝璜、一是邵飘萍。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 期《新闻周刊》,是我国早 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学会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新闻学研究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
  6、瞿秋白
  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 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
  7、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毛*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一文。广大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他曾提出六方面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 括了科学和民主。
  8、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1916年从日本寄给《 新青年》第一篇稿件《青春》。1918年李大钊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 新青年》第6 卷第5 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
  9、《湘江评论》
  “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革命报刊之一。1919年创刊于长沙,毛*泽*东主编。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是一份全部采用白话文的周报,以评述为主。《湘江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承受、传播、研究、施行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任务,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的宣传鼓动。其中,毛*泽*东撰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反映了毛*泽*东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七、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向导》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 1922年上海创刊。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由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蔡和森为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读者赞扬《向导》的创办是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中国青年》
  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成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 它的宣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引导 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 ②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 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
  3、恽代英
  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 篇,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4、萧楚女
  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报刊宣传活动家。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 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交融、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5、《政治周报》:
  (1925.12.5 —1926.6)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创刊于广州,由毛*泽*东筹办 并任第一任主编,并撰写发刊词《 发刊理由》。第5 期起,沈雁冰、张秋人接任主编。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过大量事实报道和评论,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阴谋活动,揭示右派分裂的必然性,反击敌对新闻工具的反革命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期发行数达4 万份。共出14期。
  6、《热血日报》
  (1925.6.4~6.27)通俗性政治小报,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是中共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共出刊24号,主编瞿秋白。《热血日报》一创刊即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反帝斗争,它还发表许多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暴行,揭露其反动本质,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也给与深刻的批判。
  7、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是中国记者、新闻学家。1925年开始撰写讲授《中国报学史》,1926年完稿,1927年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述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多次重印、再版,并出有日本译本。
  8、北京《工人周刊》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机关报,创刊于北京,曾被誉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1924年2 月,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
  9、《大公报》:
  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创刊于1902年。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26年9 月1 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在天津问世。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 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北方大报之一。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10、黄天鹏
  我国现代新闻学者。1927年1月,主编的《新闻学刊》,是我国较早的新闻学刊物之一。1928年主编《新闻周刊》,并出版《报学杂志》,这三种刊物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新闻学刊物,内容丰富。此外,著有《新闻学名论集》、《中国新闻事业》等。
  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在南京建立。国民党第一家全国性广播电台。创始人陈果夫。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 500 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改为XGOA。1936年4月20日起,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2、中央通讯社
  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由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定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3、《中央日报》
  1926年在广州筹办,1927年3月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文版英文版各日出一大张。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孟余兼任社长,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曾为国民革命做积极的宣传,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反共拥蒋。后停刊至1928年在上海再次出版,后又在南京出版。
  4、《红色中华》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参考消息》的前身。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第325 期改名《新中华报》。《红色中华》报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双日刊。其宣传报道有以下三方面: ①配合党政中心任务,积极进行了建设和巩固工农 民主政权的宣传。 ②帮助党和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战争动员工作。 ③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以及国民党的卖国政策。《红色中华》日益成为党和政府用来组织战争和经济动员的有力工具。
  5、红色中华通讯社
简称“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办的一个新闻机构,1931年11月成立于江西瑞金。红中社的新闻广播呼号是CSR。1931年11月7 日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8 15: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就被定为“新华通讯社”诞生的纪念日。1937年1 月,“红中社”改名“新华社”后,仍旧使用这一呼号。它以出版《红色中华》报为主,出版报纸是红色中华社的主要任务。
  6、范长江
  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工作领导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涉及川、陕、青、甘、内蒙广大地区,行程4000余里。他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揭露了西北国统区的种种弊政,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这些通讯后来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短短几个月内再版七次。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所写《陕北之行》通讯,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国民党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是范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1938年3月和徐迈进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947年任新华社陕北分队队长,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担任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四大队队长。
  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他的通讯作品以记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既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与自然知识,更透露了重大的政治消息,笔触生动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7、邹韬奋
  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他一生主办过6刊1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拥有56处总分支店,对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事业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他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
  8、斯诺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他是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1936年进入革命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中共领导的政治主张。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9、史量才
  进步的爱国民族资本家、报业家。1934年11月13日被国民党暗杀。他将《申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提出”“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为《申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
  10、“七君子”事件
  1936年,在抗日救亡宣传中,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七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
  11、“《新生》事件”
  1934年2月,《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它重新举起抗日的火炬,实际上是《生活》的继续。1935年5 月,《新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其中说到现阶段日本的天皇空有其名而无实权。日本驻沪总领事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和无理要求。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其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运动。这就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新生》事件”。
  九、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苏联呼声”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以苏商的名义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上海建立的广播电台,1941年8月开始播音,用英、俄、日、中四种语言。内容多为反法西斯斗争的消息和评论,以及一些娱乐性节目。对二战的真实报道,从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47年1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引起上海舆论界抗议。
  2、《新中华报》
  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抗战开始时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 毛*泽*东为其撰写发刊词的报刊有《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工人》。
  3、《共产党人》
  创刊于1939年10月20日,是中共中央出版的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张闻天主编。毛*泽*东为它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系统而又深刻的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18年的宝贵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该刊到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
  4、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青记)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范长江、夏衍等人于1937 年11月8日在上海组织成立。它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是范长江。它是中共领导下的新闻统一战线组织。 从2000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规定11月8 日为记者节。以“青记”会员为骨干筹组的国际新闻社,打破了“中央社”的垄断阶段,向国内外和海外华报纸供给新闻通讯稿件,同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5、《新华日报》
  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来任董事长。社长是潘梓年,总编辑先后是华岗、吴克坚、章汉夫、总经理熊瑾玎。《新华日报》自创刊直到 1947年2 月28日被国民党封禁为止,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战斗了9 年1 个月又18天。 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进行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 两手斗争。
  6、《解放日报》
  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 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的第 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寥承志。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经过1942年开始的整风改革,《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报的工作人员不为名,不为利,艰苦奋斗,全心全意 为人民工作,大大发扬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7、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解放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建于1940年12月30日,呼号为XNCR。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垄断控制广播时代的结束,在战争中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把抗战进行到底。
  8、《晋察冀日报》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版为《晋察冀日报》,社长、总编辑是邓拓。随着敌人一次一次的“围攻”,报纸经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为了保证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出版报纸,他提出了“游击办报”的思想,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八匹骡子办报”。
  9、史沫特莱
  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美国著名作家、卓越的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29年初,史沫特莱作为自由派报纸《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来到中国,进行长时间的采访,足迹遍及全国。1934年,史沫特莱创作了《中国红军在前进》等近800万字的著作。抗日战争期间,史沫特莱奔走呼号,为中国伤员在外国募捐,并促成中国红十字会的成立。1937年到延安,后赴抗日战场,到前线采访八路军、新四军,写了大量报道,被誉为“熟知中国事实真相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 著有《伟大的道路》一书。这是她为朱德写的传记,同时也记录了中国革命所走过的道路。
  10、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深受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1925年斯特朗首次访问中国,到广州报道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报道了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写下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1946年第5次来华访问延安,她的《中国人征服了中国》一书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等地的经历。1946年第5次来华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1958年第6次访华定居北京。 以后,她满怀激情地编写了《中国通讯》69篇,向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11、《救亡日报》
  1937年初为国共合作创办。是上**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初为国共合 作创办。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实际是中共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最多日销3500多份。
  12、《抗战》三日刊
  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邹韬奋。该刊迅速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群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曾刊登过中共对时局的宣言,朱德、彭德怀的抗战通电、叶剑英的文章等,每期附有地图的《战局一览》和战局通讯深受读者欢迎。
  十、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拒检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新闻工作者对于原稿送审制度而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斗争。1945年8 月11 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社机构的支持下,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了整个文化界的支持与响应。9 月1 日记者节这天,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此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宣布自10月1 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留了一个尾巴,即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至此,拒检运动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2、《晋绥日报》
  中国共*产*党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原名《抗战日报》,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1947年6月,该报发动了一场旨在反对弄虚作假、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反“客里空”运动。报纸发动群众对刊登的不真实新闻公开进行揭露。这个运动在进行中虽有“左”的错误,但其旨意切中了当时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因而运动很快推广到全国各解放区。这个运动对整个解放区的新闻工作产生了广泛影响。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也对该报产生了积极作用。
  3、反“客里空”运动
“客里空”是一些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在土地改革初期,实际工作中宣传地主拥护土改,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晋绥日报》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 检查工作》。9 月1 日,新华社又发表社论《学习 自我批评》。后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普遍展开反对“客里空”的运动。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8 1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4、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948年4 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毛*泽*东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③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④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5、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 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 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刘少奇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答: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6、《观察》周刊
  《观察》周刊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在重庆出版的《客观》周刊,储安平创办并任主编。该刊从西方自由主义理念出发,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表示失望与不满。民主同盟解散之后,《观察》周刊不再发表批评共产党的文章,还公开揭露该刊受国民党当局压制的情形,为一些失去舆论阵地的民主认识提供讲坛。国民党当局下令查封《观察》周刊中,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工作队伍。
  7、羊枣之死
  羊枣,湖北人,原名杨潮,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逮捕,抗战胜利后转囚于杭州监狱,最后被虐身亡于杭州狱中。
  8、文萃三烈士
  《文萃》周刊1945年在上海创刊,是一份文摘性刊物,以装载进步文字为主,1947年改为地下出版,并改名《文萃丛刊》,每期以一篇文章的篇名作书名,由16开杂志形式改为32开书本形式。同年7 月,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该刊工作人员吴承德、陈子涛、骆何民三人被捕,后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9、《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
  1948年8 月15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提出城市党报工作的三大注意事项:①报纸主要为工农兵服务,但同时也要为干部、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服务;②报纸以报道农村与工厂的消息为主,同时兼顾市场、学校以及其他地方;③报纸副刊,必须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对读者做教育工作。
  10、“洋旗报”
  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借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
  11、《译报》
  1937年在上海租界诞生的抗日小报,由夏衍主持服务,该报刊登的新闻及言论,全部译自英、美、法等国通讯社稿和上海租界出版的外文报纸,经过编者精心选择与改写,客观地报道了抗战的基本形式,无情地揭露了日军的侵略暴行,并准确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战的政治主张。”
  12、全党办报
  全党办报方针既包括组织建设又包括思想建设。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并责成 各级党组织在党内进行关于党报的教育。经常看党报,是每个党员应当努力尽到的责任。《解放日报》 配合该决定的贯彻执行,发表题为《党与党报》的重要社论,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全党办报的思想。 1944年《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总结为经验为“全党办报”。
  13、鲁迅
  鲁迅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率领左翼文化工作者,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与国民党的文化 “围剿”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①注意守住营垒,发扬“韧”的战斗精神。鲁迅一生用过一百三十多个笔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后十年“围剿”严重时期使用的。仅在《申报》上就先后换用过四十多个笔名。 ②重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他把杂文当做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和投枪”,“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的东西”。 鲁迅的杂文特点:把政论性与形象化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瞿秋白称鲁迅的杂文是 “战斗的‘阜利通’”(文艺性论文)。 鲁迅一生编辑过19种报刊,并指导过许多报刊的编辑出版。鲁迅从事报刊编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他的卓越的杂文,都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十一、建国以后的新闻事业
  1、全国新闻事业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新华通讯社系统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电台系统。
  2、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1956年7 月1 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着重从三个方面改进工作: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 1956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中央还希望各地党委所属的报纸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检查,以改进报纸的工作。这次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和意义: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不能一概否定,可以批判地接受其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这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原因而中途夭折。
  3、北京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9 月2 日,正式开播。1978年5 月1 日改名中央电视台。
  4、邹韬奋新闻奖
  1993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宁缺毋滥,它由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邹韬奋新闻基金会联合举办,是奖励新闻编辑(如负责通联工作、写新闻评论的、从事新闻研究的人员)的最高奖。
  5、范长江新闻奖
  1991年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每届十名,它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举办,鼓励我国中青年记者向范长江学习,是新闻记者方面的最高奖。
  6、“双百”方针
  共产党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在讨论十大关系过程中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1955年5月2日,由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标准只有一个》,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客观实践。5 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新华社向全国转发了这篇文章,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转载这篇文章。 5 月底,全国共有30家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反响强烈。6 月2 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批评“两个凡是”的观点,3 日,《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24日,《解放军报》针对真理问题讨论的种种责难,发表文章进行有力的反驳。从6 月到11月,中央和地方报刊都发表文章,掀起了对检验真理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肃清极左思想影响,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新闻界旗帜鲜明地宣传报道了正确的观点,发挥了巨大作用。
  8、《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991年1月,全国记协会通过。1994和1997年进行两次修订。《准则》从六个方面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要求,即: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守法纪;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清正廉洁;团结协作。是我国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准则,对纠正“有偿新闻”具有现实意义。
  9、台湾“报禁”
  蒋介石自1950年元月起在台湾全省实行“戒严”。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台湾国民党当局在“戒严”期间严格控制和限禁新闻事业,严格地阻碍了台湾新闻事业发展。“报禁”就是1951年开始,蒋介石集团实行的“限证”、“限张”、“限印”政策。1952年至1988年,台湾处于长达三十多年的“报禁”时期。
  10、台湾三大报系
  台湾地方性报业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报纸基本上由《中央日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三大报纸系统把持。
  11、台湾三大电视公司
  台湾电视公司: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 中国电视公司(简称“中视”)中华电视公司(简称“华视”)
  12、香港《明报》
  创刊于1959年,由查良镛和沈宝新创办。读者对象以学界和知识分子为主。它重视祖国大陆的新闻。新闻报道强调“理性”、“客观”、“公正”,要代表民众说话。其副刊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日销量10多万份。
  13、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由香港利氏家族的利孝和与邵逸夫等知名人士集一些外资财团合股创办,1967年11月正式开播,有中文台和英文台,中文台(翡翠台)每周播出166小时,节目比较重视通俗性和娱乐性,1/3的自制节目,包括新闻,体育、知识性和综合性的节目,以及香港,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电影和电视剧,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
  14、《澳门日报》
  于1958年8 月15日在澳门创刊,后发展为澳门地区最大的报纸。该报重要消息大多采用新华社等通讯社的电讯稿,集新闻性、生活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补充
  1、党报的三大优良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2、左翼新闻记者联盟
  1932年3 月20日成立。“记联”成立后,通过各种方式,团结新闻界,开展进步宣传活动。出版机关刊物《集纳批判》周刊。创办了“国际新闻社”和小型报纸《华报》,编发抗日稿件。1934年夏,“记联”的活动全部转入地下。1935年秋,又建立了公开组织“中华新闻社”, 一直活动到1936年5 月。
  新闻转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中公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00:52 , Processed in 0.07574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