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9|回复: 0

如何备考心理学研究生考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5 2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2007年硕士研究生改为统考以来,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初试涵盖了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础课程。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类教材及参考资料,考生一片茫然,不知该选哪些教材,该如何规划复习,哪些教材应该在大纲出来之前重点阅读,哪些教材的哪些知识应该重点熟记的,博仁考研辅导班都会详作讲解。
    没有任何人愿意在开始就落后,如何在这个判断标准繁复迷乱的时间,给自己寻找一个一年复习的轨道,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说是什么最后影响考分,答案:时间。
    没有一个考试前夕的考生说自己的时间应用的合理,至少是自己的时间够用的。时间对于我们每个考生的意义又是不同的,对于考一流心理学学校的他们,考研时间的起点可能是去年乃至更早,但无论如何,至少十个月应该是我们的平均水平。长度解决了,但为什么仍有“三年抗战”的考生?时间计算的精度!如果,考研,这一年,你的时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成功没有任何理由抛弃你。有了时间的长度,时间计量的精度,最后却是最重要的是方案,如何少浪费每一分钟的生命,多产出结果,是每个人都想要知道的。大体的时间方案可分三个阶段:第一:现在至考纲之前(也就是现在到7月份);第二:考纲公布至考前一月(相当于7-12月份左右)C.冲刺(考前一个月)
    第一:前期的时间主要放在信息的收集和基础的夯实上。前期收集的信息广度深度都直接决定了九月底报考的院校是否理性,没有考不上的考生,只有考不上的学校,这句话的意义,是希望每年能自我合理评估所报考院校和自我发展定向的考生能够多一些,再多一些,不是说最难考的最适合自己,尤其在心理学里,寻找一所适合自己发展的,起码沿着这条路能在心理学上走得更远些,这是最关键的;
    再看基础的夯实,踏实认真,深入研修的时间,前期绝对会占主导,不是后期不愿意全面深入,而是考纲下来之后,“考试驱动”的压力会明显的体现在每位考生上,急功近利,考点的掌握和理解上,自然会不及前期,可以说,前期的泉涌小流,到了后期才可能汇为江川大海,如果前期时间大肆浪费,后期会以来许多麻烦,比如强迫自己把本来是理解层面的知识点转变为识记的知识点,心理学不仅仅具有文科识记的特点,更应该强调的是他自然科学的训练和研究模式,所以只有打好统计数理基础,实验研究方法等,心理学才可能学好,考好。
    一般来说,建议大家从两条主线入手复习,我参加博仁辅导班,他们的上课老师建议看书顺序是:普心(实验后半部具体实验部分)---发展---教育;统计----测量-----实验(前半部实验方法技术部分),读书顺序也不尽相同,最好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在复习中,普心认知化,实验研究方法化,短期从入门到精通不大现实,但至少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训练采用心理学的思维,心理学的方法来思考命题,来思考现象。每个版块都会有一个到几个关键突破口,亦即每年重点,前期如果能够立体的多角度地加以深入,一定会对自身能力有极大提高,退步来说,考试成绩这个能力提高的副产品也会有所回馈的。比如,普心的记忆,注意,人格,能力,发展的认知发展,教育发展与学习的关系,实验设计及相关方法,统计中的方差分析,测量的CTT等。
    这个时期涉略的书要泛而不乱,一个领域选一本主要,基本辅助即可,目标是拎出框架,切忌门门俱到。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大量阅读会对心理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大纲出来前的这段时间是读这些书的黄金时段,因为过一段时间,大纲出来,会使你不由自主地急功近利,不会像现在这样气定神闲的阅读这些书。 例如:北大心理系发动全体师生编写的《心理学与生活》。
2011年心理学考研大纲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增加了社会心理学,其他的科目的内容也做了调整,关于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我们推荐以下书籍。
一、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普通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 张学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秀艳的书较好,可以多投精力,按大纲章节来细看。其他,可以作为了解,从提高自己的能力来看,张学民的这本书目前是唯一一本根据大纲编写的,建议也看一下这个。
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就看了这一本,再加上博仁发的资料,够看了。
四、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博仁老师推荐第二本,要按去年大纲来看。两者互为补充,大纲有的重点领会,反之,了解。
五、心理统计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博仁老师推荐,内容较多,初次复习统计,要把统计脉络的学习作为重点,后者推荐细看,前者作为难点补充,通看《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是不错的选择。《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 是后期水平较高之后再作提高用,至少对方差分析有个较深入的把握之后。
六、心理测量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两本足够。可作补充也可买一本(推荐第一本)。
看书复习,尤其心理学书其实是有着这样一些特点要把握的:
1.每一科目的书籍其实大同小异,只是切入点不同,强调重点不同,只要牢牢把握一本主线,在辅之以补充书籍就可。补充书籍不会增加你的负担,反而会增加你对主线书籍的理解,换言之,时间精力,耗费会远少于把一本书读多遍,尤其统计,实验。当然若参加辅导班配以他们的资料每科先看一本也是可以的。
2.动机不要太高或太低,适中就好,这段时间要强制自己把能力提高作为主要目标,切忌急功近利,一口吃成胖子。
3.有时复习考试,自我能力上的提高,自我的实现,是主要的目标,考试其实并不显得如我们所想得那样重要,考试成绩也是我们能力提高的副产品。
B.针对考纲,有的放矢。每年考纲都会在七八月份公布,从这时起,这本大纲就是唯一要深入研究的复习依据,当然,这些研究的深度取决于考生前期复习的基础,和辅导老师对大纲的把握,一个严肃性的国家考试一定会有极强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所以考生是不必为考纲的变动而担心的,每年变化的知识一些新旧知识点的交替,中后期的总结复习绝对可以应付。这一时期的关键是,针对考点做训练复习,而这会建立在前期的复习基础上。
C.考前冲刺。
没有前期的准备,这段时间,识记和熟练度的压力会很大,只有把能力提高,分数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冲刺解决的只是考试技巧,而技巧发挥的程度很多取决于自身的基础。
ok,祝考研的朋友梦想成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0 15:55 , Processed in 0.04405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