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仁教育根据心理学考研大纲,为心理学考研学子解析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的考研知识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1)激进的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
华生:
心理学研究外显的行为,研究决定行为的因素。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引发活动的是刺激,因此心理学是研究刺激——反应的一门科学。
个体行为的环境决定论。(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人的行为)
研究方法:
反对使用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研究方法。
(2) 新行为主义(Neo- behaviorism)
早期的行为主义者忽视有机体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遭到反对. 30年代以后,产生了新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斯金纳(B.Skinner)托尔曼(Tolman)和赫尔(Hull)等人。
观点:承认有机体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行为的作用,提出在刺激¡ª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例如,需求变量;认知变量。
斯金纳:华生的继承人,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行为矫正的开创者。
行为塑造的利器-强化。
正强化:
刺激出现,行为概率增加或行为变得更稳固。例如,食物出现可增加鸽子压杠杆次数。
负强化:
通过终止不愉快的刺激增加行为反应的概率。刺激多为厌恶性的,是有机体力图回避的。
例如,电击,哭闹
正确使用强化就可以塑造人的行为。
教育上的应用:对孩子的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强化。
(3)评价:
1 使心理学走向客观研究的道路
2 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 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不研究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