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5 15: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所以,当部门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增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是具体劳动与 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B。
22. 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
A. I c是通过第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 II(v+m)是通过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 I(v+m)是通过和II(v+m)交换实现的
D. I(v+m)是通过和IIc交换实现的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 件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经过三次交换过程。一是Ⅰc在第Ⅰ部类内部交换,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二是Ⅱ(v+m)在第Ⅱ部类内部交换,补偿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三是Ⅰ(v+m)和 Ⅱc的交换,即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分别补偿第Ⅰ部类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以及 第Ⅱ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从这三次交换中就可概括出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分别用三个公式表示为:Ⅰ(v+m)=Ⅱc(基本条件);
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23. 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有
A. 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B.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实施物价补贴 D. 调整再贴现率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和 第6章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相对比较难。需要特 别说明的是,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是因为,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提出,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 价格由结构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所以该题很好地体现了政治理 论课试题的特点。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也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 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经济高涨或过热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通 过实施这些货币政策手段,从而影响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24. 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
A. 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 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
C.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D.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5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 则。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的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是生产要素所有权 在经济上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 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C。
2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 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1章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问题,在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有两次概括:第一次是1945年中共七大的决议和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第二次是1987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两者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又有在新时期根据新情况做出的新认识,新判断。至于A、C是干扰项。A项是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总结了党自1921年产 生以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非,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为中共七大奠定了思 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邓小平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 告》中,未提“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故AC应排除。本题历史性较强,考生需了解有关历史背景知识。
26. 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 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B. 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 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
D. 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内容中的富农问题。富农 问题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涉及对富农的认识及政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 党》一文中分析说:“富农……,被称为农村的资产阶级,中国的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 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富农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 这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富农看成与地主没有分别的阶级,对富农应该采 取使它中立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故选ABD。至于C项指的是地主阶级,与富农有区别,故不选。本题提示考生,要关注毛泽东一些重要著作的有关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一般考研辅导教 材(包括示范教材中)大多未完全涵括,有一定难度。
27.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 “一边倒” B. “反霸权主义”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6章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巩固了国家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 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周边和国际环境。至于反对霸权主义问题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故选ACD,B项排除。本题的历史性较强,考生需把握有关历史背景知识。
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 统筹兼顾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选项A、B、C、D都符合要求。
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ACD
【解析】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综合性试题,出自党的 十七大报告,属于新观点试题,考查记忆。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正确选项是A、C、D。
3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 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 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 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答案】ABC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中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理由的理解与记忆。(2)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性质),从根本上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和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 立法权,决定其他各种制度的制定,故A、B、C是正确选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表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制度,并不能使广大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故D选择是不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