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考研网

2001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理科)

[复制链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6 00: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分)
  【分析】本题考点: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网络关系最终还是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它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回答时分两个层次:首先指出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不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基本的社会关系仍然是生产关系,并简述他与其它社会关系的关系;其次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及其对拓展人与人之间多种社会关系的作用。
  3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案】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这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分)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分)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因此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这并不能得出“中国革命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的结论。
  回答时分两个层次:首先指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属的范畴,然后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说明其目的、性质。
  3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答案】
  (1)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2分)
  (3)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的异同。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的不同。
  回答时分三个层次:首先对题干中涉及的所有制结构进行简要阐释;其次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的相同点,即都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最后,着重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的不同点,即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后者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6 01: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4.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2分)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3分)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2分)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3分)
  【分析】本题考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这是一道综合性论述分析题,解答的关键是要从分析科学发现的过程中论述如何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
  回答时分三个层次:首先结合20世纪大多数人都认为自然界只有3种夸克,而丁肇中则认为可能还有其它夸克存在,并通过实验发现了新的夸克,证实了丁肇中科学预言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次,结合后来人们在“4夸克理论”的启发下,又提出了5夸克、6夸克等新的理论,说明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真理性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最后,结合丁肇中不盲从,而是敢于突破,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终于提出了4夸克理论,说明人们要发展和推动真理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主体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7-26 0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35.世纪之交,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试述中央在此时提出实施这一战略的依据,以及实施这一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你认为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案】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依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即先使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发展起来,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达到小康时,又要求东部地区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西部的发展。(3分)另外,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东、西部差距拉大的矛盾也较突出,为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中央在世纪之交,适时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3分)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2分)
  (3)在实施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2分)
  【分析】本题考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意义及原则。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从哲学依据上看是根据联系与系统,整体与部分辩论关系原理,经济社会依据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由此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与当前东部与西部差距拉大的现实矛盾。
  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可以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经济意义是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政治意义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实施这一战略时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的关系,政府规划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以及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五、材料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
  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
  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26 0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使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润同样连年增长。
  摘自《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
  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时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
  摘自《瞭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
  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
  摘自《经济日报》1996年12月12日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1993年到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一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1.48亿元提高到1.8亿元,增幅达21.6%。
  摘自《经济日报》1999年7月8日
  请回答:
  ①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4分)
  ②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济的成功所在。(2分)
  ③结合材料1、2、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4分)
  【答案】
  (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作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分)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2分)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分)(对意义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部分总分4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6 0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分析】本题考点: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00年时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后一年。1999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国企改革的问题。
  第一问,首先总结出邯钢改革的主要举措,然后结合材料、紧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依据。
  第二问,可以从材料2中概括出答案。材料2有两个小材料,第一个小材料说明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第二个小材料说明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既节约了资金投入,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出,增加了效益。
  第三问,运用所学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知识,结合材料所提供的情况,对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37.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1
  ①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②(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
  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③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
  材料2
  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③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6 04: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④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②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3分)
  ③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4分)
  【答案】
  (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1分)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2分)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3分)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1分)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分)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第一问,从材料1可以看出,中国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相对独立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资本主义的不发展,中国的长期封建割据状态等。
  第二问,分析材料2可以得出,材料中的①④属于城市中心论,②③是乡村中心论,二者分歧的实质是如何对待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是教条主义还是从国情出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6 05: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第三问,必须明确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客观依据是中心城市是敌人统治的重心,广大的乡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一道路的基本点是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发展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4 11:31 , Processed in 0.08233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