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回复: 0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马原背诵梳理——唯物论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4 22: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考研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考生们也已经开始进行背诵考研政治考点,在此中公小编为你提供马原唯物论的梳理背诵,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专题一 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方法论基本问题
  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专题二 物质观
  (一)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是一种或几种实物,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原子,具有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在自然观唯物、在历史观唯心,具有不彻底性,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二)物质的定义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出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专题三 意识观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专题四 运动观
  (一)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二)运动和静止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和特殊状态。
  (三)运动和时空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专题五 实践观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1.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高于认识的根本区别。
  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社会政治实践:即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3.科学文化实践: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四)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专题六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特征
  1.含义:规律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征:规律是客观的。
  (二)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6 15:18 , Processed in 0.06819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