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3|回复: 0

2014东北师范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试题(一)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1561

主题

1561

帖子

46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5
发表于 2016-7-4 11: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
  一。微观经济学
  1. 答案要点(最好结合图形):
  ①Ed=0,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都不变化。
  ②0
  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③Ed=1,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价格变动的比率 =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④1
  主要是奢侈品
  ⑤Ed=∞,需求有无限弹性。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2. 市场失灵,是相对于市场有效而言的,当市场有效的假设条件不成立时,就会产生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具有的非排他性,使每个人都能够免费从这类物品的消费中分享到好处,或者他只需要为此付出很少的代价,但所享受的利益却要多得多。这种现象即为“搭便车”。搭便车问题是一个“囚犯困境”问题。
  公共产品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特性,对市场机制在达成最大经济效率方面所能发挥的功能,将构成严重的障碍。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若公共产品由私人生产并在市场销售,其产量一定会偏低。因为公共产品很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显然,分散决策的市场机制在这里不起作用了。在这里,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法达到帕累托效率。即使有些消费者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愿意自己付费购买,他也只会根据这种公共产品给他个人所带来的私人利益,来决定自己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的高低,他不会根据社会利益来决定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和需求量。因此,如果由私人生产并销售公共产品,必将与具有外部经济特征的私人产品相同,使产量小于社会福利最大的产量。
  此外,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还会给市场机制带来另一种困扰。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在消费时是没有竞争性的,把它提供给另一个人享用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从公共产品中都得到了一定的效用,而其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从效率的角度--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来看,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免费享用公共产品。如果这种产品是由私人来生产的,那么他将会破产。
  3. 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其分布通常是分散的,获得信息也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获取某信息,或者说获取该信息的成本无穷大。因此,理性的信息消费者通常总是按照边际原则来搜寻信息。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具备完全信息。
  不同的交易参与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个人拥有的信息水平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你所知道的我不知道,或者相反,我所知道的你不知道,这就是所谓信息不对称。
  没有信息不完全也就没有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场合,至少有一个当事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但是信息不完全并不是信息不对称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所有的当事人尽管拥有的信息都不完全,但拥有的信息水平可能相同。信息会影响人们的预期,进而影响他们的选择。在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体系就不会有效率地运作,由此产生一种与信息相关的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问题:次品(旧车)市场模型、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代理模型
  4. 解:要想在既定产量下达到成本最小,两种要素必须符合:

11(1).jpg

11(1).jpg

  进一步得:K=L=10(2分)
  ∴MinTC=3×10+5×10=80(2分)
  ⑵已知:Q=25 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
  K=L=25(1分)
  MinTC=3×25+5×25=200(2分)
  ⑶已知:TC=160,
  K=L、TC=3L+5K
  得:K=L=20(1分)
  Q= L3/8K5/8=20(1分)
  5. 答案要点:
  1、正常物品的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见图1),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分)
  画出图1得5分
  2、正常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是从价格-消费曲线中导出的。在价格-消费曲线中,每一个均衡点都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所购买到的使他得到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把每一个均衡点的某一商品需求量垂直下移到横座标,把其相应的价格标注在纵坐标上,即得到个人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的价格下,消费者为了得到最大效应而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量)(见图2)(2分)
  画出图2得6分

22.jpg

22.jpg

  6. (1)交换的效率
  第一个必要条件与商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配置有关,它要求对任意两个消费者(A和B),任何两种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
  MRSAXY=MRSBXY
  (2)生产的效率
  帕累托有效标准必须满足的第二个条件是,任意两种投入品(X和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两个生产者(或同一个生产者的两种产品A,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
  MRTSAXY=MRTSBXY
  它意味着投入品的配置应该使生产者处于他们的生产契约曲线上。
  (3)生产与交换的效率
  帕累托有效标准必须满足的第三个条件与产品结构和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有关,它要求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即
  MRSAXY=MRSBXY=MRTXY
  微观经济学最为基本、同时也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完全竞争市场满足经济效率的三个条件,它是经济学家坚持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的基本理由。
  一。宏观经济学
  1. (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功能。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通过财政收入支出两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由于税收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会促使经济回升;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税收增加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
  其次,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当经济出现衰退或萧条时,失业增加,需要救济的人数增多,用于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就会相应增加,从而起到了扩大总需求的作用;相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减少,政府支付的救济金就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经济过热。
  (2)功能财政和政府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执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财政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的基本思想是不以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即使出现财政赤字,政府也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即使出现预算盈余,政府也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思想否定了原有的年度预算平衡观点,但并不主张赤字预算,而是主张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收支平衡,进而达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为了实现功能财政,凯恩斯主义主张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标准。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即潜在的国民收入对应的财政收入与政府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以此为标准,可以消除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态势。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就是紧缩的。反之,政策是扩张的。另外,使政策制定者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财政政策。
  2.答案要点: (1)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影响(“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示范效应”)来决定消费。
  (2)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YL×WL=C×NL=C×WL+C×(NL-WL)
  (3) 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3. (1)Yd==Y-T+Tr
  T==T0+tY     (T0=0),则T==tY
  Yd==Y+62.5-0.25Y==0.75Y+62.5
  Y==AD==C+I+G==100+0.8(0.75Y+62.5)+50+200
  0.4Y==400
  Y==1000(10亿美元)
  (2)Ki==Kg==1/[1-b(1-t)]==1/0.4==5/3==2.5
  Kt=-b/[1-b(1-t)]==-0.8/0.4==-4/3==-2
  Ktr== b/[1-b(1-t)]==0.8/0.4=2
  Kb==Kg+Kt==(1-b)/[1-b(1-t)]==0.2/0.4==0.5
  4. 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人们出于以下三类动机而需求货币。。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第二,谨慎或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数量受到社会制度、相关环境以及人们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交易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并且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动;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息率,并且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这样,货币需求可以概括为:
  L  = L1(Y)+ L2(r)
  5.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其次,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但是,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将会引起数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引起净投资加速的变化,;其次,从长期和动态的过程来看,乘数发生作用以后,加速数接着会发生作用,成数又接着发生作用,如此继续下去。
  6.(结合图形)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投资需求。在既定的价格总水平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是总需求量的货币反映。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货币被用来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需求。交易和预防构成了消费需求,而用于投机的货币则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投资需求。这样,不同的价格水平决定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决定了消费和投资需求量的大小。
  由此可见,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为I=I(r),储蓄函数为S=S(Y),货币需求为L=L1(Y) + L2(r),货币供给为m = M / P。在名义货币量M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函数可以从IS-LM下列模型中得到:
  I(r) =S(Y)
  L1(Y) + L2(r) = M / P
  从中消去利息率r.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上述过程可以在图形中得到进一步说明。对应于不同的价格总水平,既定的名义货币量表示的实际货币量相应地不同,从而LM曲线发生变动。对应于不同LM曲线,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将决定不同的总需求量。并且,如果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货币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减少,从而经济中的总需求量减少。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图略)。
  此外,在既定的价格下,如果IS曲线或LM曲线使得均衡的总需求量增加,那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因此,使得IS曲线和LM曲线向外移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在这里表现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16:05 , Processed in 0.077861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