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2010年考研指导:文学专业之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080
发表于 2016-7-23 1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文学文本: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木魁,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水求语言雅
          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的工具。
          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
          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讲求文法,4。不无病呻吟,5。不滥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
          8。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文学形象: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高级形象形态: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
          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艺术形态美:构成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
          类型说:主张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个性典型说:从重视典型共性到重视典型个性。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中介―特殊说:包含个别因素又不是个别,包含普遍因素又不是普遍;以个别而言是本质,以本质而言是现象。
          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扁平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一的特性或意念。
          圆形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侧面,随作品发展而变化。
          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点明典型形象的现实基础,陌生指出典型形象的独创性。
          自然主义:着描写现实生活的非本质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不能反映生活本质。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典型环境: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现实关系的真实性;时代脉博和动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4 01:27 , Processed in 0.04841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