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如何将否定委婉地说出?
在研究跨文化沟通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方文化承袭了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在殖民扩张中形成了一种更强调独立、自我、自由的意识。相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的高语境文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被认为是一种低语境文化。简而言之,中国人说话喜欢委婉表达,模棱两可,曾经有“听话要听弦外之音”一说,而美国人被认为比较率真,说话直截了当。按照高语境文化更多适用隐性沟通,低语境文化适用显性沟通。然而以笔者的切身体验,感到美国社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低语境文化,很多美国人运用的不是显性沟通!
在美国社会,人的独立意识是非常强的,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被认为应具有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应对的能力。所以当你面临两难境地,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如果去询问美国人,“我该如何?”他们一般不会直接回答你该与不该,而会很委婉的说出两方面各自的优点,让你自己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典型的高语境文化下的隐性沟通。即使被征求意见者对这个问题是有比较鲜明的态度,他也不会简单地告诉你他的选择,如果你的选择和他的意见不一致,他也不会直截了当地警告你这样的选择是不明智的。美国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在较正规的场合其实是很少直接说“不”的。甚至对于有些黑白分明的事件,如果美国人认为你真的不能这样做,通常也只是说“I do not recommend”。换言之,那个美国人其实在说“我不提倡你这么做,当然你执意要做,还是你自己的权利!”而一般中国人更有可能是说“这个问题,你肯定不能这样做”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美国人的沟通比中国人的沟通更隐性。很多老美从小受到的文明教育,使他们很少直接拒绝别人否定别人,即使给出否定意见也是彬彬有礼,在这种情形下,他们运用的更多的是隐性沟通方式。而作为这种隐性沟通的听众,就不得不多思考一下,那个美国人到底传递的是什么意思?他到底赞同不赞同我的看法?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形成误会。
这种委婉的沟通方式不仅常见于日常生活小节中,而且在职业氛围中也不乏踪迹。初到美国的中国学生,如果忽略这一文化差异,在与美国人的沟通中不作适当的隐性,就可能在无意中冒犯老美。我所在的学校曾经对我们项目的所有中国交流学生发出一项调查问卷,想了解大家对学校安排的Research Assistant工作的反馈意见。由于该项工作还是在尝试阶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有的同学就较直接的在问卷中表达了不满,认为负荷量过大。没想到此举“招惹”了校方,项目组织者反而认为中国学生好逸恶劳,无视校方的尽心努力。项目管理者给我们发了一封措辞较为严厉的邮件,阐明了校方的基本立场,但即便如此,他们在邮件中也没有直接呵斥你们中国学生如何不识时务,而只是说“Those who lack Information need to be better informed”,表面上看是在将问题归咎于信息的缺乏,但事实上是责备中国学生的认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