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3|回复: 0

2017管理类联考写作之虚假预设(一)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7-1 1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管理类联考写作之虚假预设(一)
  在管理类联考写作的考试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其中有一种是虚假预设。虚假预设,又称预设谬误,指的是在对话式论辩中,对包含假预设问题的直接而简单的回答,导致谬误论证。
  比如,当我们提出:“你是否停止打你的孩子了吗?”假设的条件是,这人有孩子,这人在打孩子等等。预设的特点是,无论对问题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将在先承认了这个预设之后。当预设为真,问题有意义,因而有一个答案(肯定或否定),当预设为假时,问题无意义,即没有任何合适的可能答案。对这种全套问题的贸然回答,会使回答者陷入困境。例如对话问题:你是否停止偷税漏税了?因此,在对话式论辩中,回答一个问题之前,一定要审查它的预设。
  虚假预设有三种形式:滑坡谬误、稻草人谬误和乞题谬误。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稻草人谬误。
  如果虚假预设联用的话,则构成滑坡谬误。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是一种非形式谬误,因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从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滑坡谬误的典型形式为“如果发生1,接着必然会发生2,接着必然会发生3,接着必然会发生4.....接着必然会发生N”而后通常会明示或暗示地推论“N不应该发生,因此我们不应允许1发生。”如果不讨论现下的事物1,而是把讨论的重心转移到了滑坡之后的N,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讨论1的客观性。
  滑坡谬误的问题在于,每个“坡”的因果强度不一,有些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有些因果关系相当微弱,有些因果关系甚至是未知的,因而即使1发生,也无法一路滑到N,N并非必然(或极可能)发生。相对地,若有充足证据显示每个“坡”都有合理、强烈的因果联结,那么就不会构成滑坡谬误。
  我们都知道的“蝴蝶效应”就是一个滑坡谬误,其实,蝴蝶扇动一个翅膀所产生的微弱气流,是否能引起周围空气的流动或其他相关联的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接下来会不会产生其他连锁反应,这都是很不确定的,得依赖一定的条件,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连锁反应就不会发生。而不能仅仅因为初始条件下可能存在某种情况,就像滑坡一样无限地推下去,这是存在问题的。
  论说中常见的滑坡谬误就是这样的,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一步步地推演,最后推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其实,现实并不会按照这种推演的逻辑去发生,每一步发生其实都需要条件,每一步的推演都忽略了应具备的条件,最后的结果当然非常可怕。比如旅游景区的环卫工人遭到游客的戏谑和刁难说:“我们不扔垃圾的话,你们不就失业了?”,显然,游客将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武断的延伸成为必然,推断成一件毫无关联的结果。就算他不扔垃圾,环卫工也不会失业的,因为尘土、树上的落叶、淤泥、风刮来的垃圾、积雪都需要人打扫,路边垃圾桶也需要人清理和维护,同时垃圾的运送也需要环卫工人来做。
  在管理类联考写作的考试中,要避免滑坡谬误,就需要论证的每一步都拿出充分的证据,而不能忽略条件、含糊其辞地连锁推理。文都教育提醒各位考生,或然是不能推出必然,滑坡之缪在于,用一连串弱关系、微相关的“或然”,在连环的推理中,推出一个吓人的结论,同时,我们在进行论说文的写作时,也要避免这种滑坡谬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09:55 , Processed in 0.063347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