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9|回复: 0

管综逻辑之假言命题(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6-26 16: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中,假言命题是考查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有一类比较经典的命题模型,经常在考试中出现。例如,如果张三品学兼优,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奖学金。这个例子中,逻辑形式表达式为:品优且学习优→获得奖学金,用逻辑符号化之后,可以表达为A∧B→C。这类题目,往往会给定A和B中有一个成立,C却不成立,让我们去判断A和B中剩下的那个是否成立,是真还是假。比如,给定A为真(或A成立),给定C为假(或C不成立),这时候就可以根据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规则,判断出B为假(或者B不成立)。
  例如,针对作弊屡禁不止的现象,某学院某班承诺,只要全班同学都在承诺书上签字,那么,如果全班有一人作弊,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都以不及格计。校方接受并实施了该班的这一承诺。结果班上还是有人作弊,但班长的考试成绩是优秀。
  从上述判断逻辑得出的结论是:
  A.班长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使校方没有严格实施承诺。
  B.全班多数人没有作弊。
  C.全班没有人在承诺书上签字。
  D.全班有人没在承诺书上签字。
  E.无法确定。
  这道题目中,逻辑形式为:全班同学都在承诺书上签字→(全班有一人作弊→全班同学考试成绩都不及格),这等价于(全班同学都在承诺书上签字∧全班有一人作弊)→全班同学考试成绩都不及格,题目中还交代了“班上还是有人作弊,但班长的考试成绩是优秀”,所以可以得到“全班有人没在承诺书上签字”,答案为D。
  再如,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并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了,那么蔬菜的供应将大幅增加;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蔬菜供应将大幅增加,那么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将没有保障;如果蔬菜供应大幅增加,那么或者农民增收,或者社会福利增加。而事实上,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由此可见:
  A.农民增收了。
  B.社会福利增加了。
  C.民众的消费心理可能没有发生变化。
  D.民众的消费心理变化了。
  E.无法确定。
  这道题目中,逻辑形式为:(1)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了→蔬菜的供应将大幅增加;(2)国民生产总值没有提高,或者蔬菜供应将大幅增加→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将没有保障;(3)蔬菜供应大幅增加→或者农民增收,或者社会福利增加;(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
  (2)+(4),可以得出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并且蔬菜供应没有大幅增加,再结合(1),利用我们这里讲的命题模型,可以直接得出民众的消费心理可能没有发生变化,答案为C。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熟悉这种命题模型之后,可以跳过中间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答案,大大节约了时间,所以,熟悉一些命题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版权说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文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文都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7 13:35 , Processed in 0.03806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