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回复: 0

2019考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人贵论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0-16 18: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人贵论,请参考:
    人贵论
    认为世界万物之中以人为可贵、作用大的一种观点。它与“人为万物之灵”的涵义相通,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绵延至今的可贵传统。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总是把人和禽兽明确区分开来。战国时期的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他既看到了人与动物、植物以至于无生物的联系,也指出了人与动物等的根本区别。
    汉代董仲舒认为人“超然万物之上而为天下贵”(《春秋繁露·天地阴阳》)。汉代王充指出,人之所以可贵,在于他有知识、有智慧。他说:“倮虫三百,人为之长,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论衡·别通》)又说:“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辨崇》)宋代朱熹、清代戴震也有类似的论述。
    中国学者一向把人与天、地并列,称天、地、人为“三才”。中国早的典籍《尚书》在《泰誓》篇中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这是中国思想家一直宣称的“人为万物之灵”的早表述,是人贵论的另一种说法。
    春秋时思想家老子也认为“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所谓“四大”指的是道、天、地和人。他肯定人与天地同为一“大”,在天地间有优越的位置。儒家经典《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唐代哲学家刘禹锡则更进一层指出天人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在《天论》中提出的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更发展了人贵论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6 04:31 , Processed in 0.07689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