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6|回复: 0

2017年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史纲第三章核心笔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6-25 22: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史纲第三章核心笔记
  史纲的第三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章节,之前的配角都登场完毕,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依然没有带领中国走上独立和富强。本文文都教育考研政治刘涛老师为17考研小伙伴推荐史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本文关键词是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单选题笔记
  1个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个政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1次论战: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在1905年到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双方进行了一场思想论战。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次首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二)多选题笔记
  2个宪法:清末“新政”的破产。1905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第一部宪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5大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个根本原因,3大表现,2大根源: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三)笔记重点
  3民主义和5大历史意义曾经考过真题,所以同学们基础阶段的考研政治复习只需要解决这两组数字。本章今年是重点复习章节,今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也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重大周年庆祝,请同学们持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8 03:50 , Processed in 0.05461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