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2019考研教育学重要考点:课程与课程理论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8-3 17: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了教育学考研重点知识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有几种:
    (一)课程即教学科目(斯宾塞)
    缺点: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远超出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范围,忽视学生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等。
    (二)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
    惟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作了什么。
    缺点:在实践中很难实行,且太宽泛。
    (三)课程既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
    认为任何社会中的课程,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就是再身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与价值。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中选择出来的材料。
    缺点:是幼稚的。
    (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
    认为课程不是要是学生适应成顺从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得束缚。
    缺点:过于天真
    我觉得袁振国的定义比较好: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二、课程理论流派
    (一)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杜威)
    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不足取
    1、 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和目的。
    2、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二)学科主义课程论
    1、要素主义(巴格莱)
    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应给学生提供风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2、 永恒主义(赫钦斯)
    课程应以永恒学科组成,他推移出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首要的。首先是古典书籍。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课程不应该帮住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1、主张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中去
    2、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四)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课程最终要由学生需要来决定。
    人文学科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
    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
    1、丰富性richness 体现了开放性。
    2、循环性recursion 旨在发展能力
    3、关联性relation 教育上的关联;文化方面的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0 16:49 , Processed in 0.06043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