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回复: 0

2019考研心理学知识重点:幼儿神经系统发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7-26 17: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了“2019心理学考研知识重点: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这一时期,脑重量继续增加,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幼儿大脑各区成熟顺序(自下至上)。
    儿童脑电发展的两个明显的加速期:5-6岁;13-14岁
    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在皮脂抑制机能上。幼儿的注意能力、自控能力都得到加强,兴奋时间也增长。
    但是此期间还是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抑制要求,否则会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紊乱。
    3.幼儿的游戏
    RPG和活着一样,幸福在于为了目标不懈努力的过程和几经磨难取得进步刹那的成就感,倘若可以如金山游侠般为所欲为,无聊便接踵而至。
    (1).游戏理论
    a.早期传统理论
    ①霍尔——复演说: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②席勒——精力过剩说:游戏作为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③彪勒——机能快乐说: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集体愉快的手段。
    ④格罗斯——生活准备说: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是种本能的联系活动。
    ⑤拉扎鲁斯——快乐-放松说:游戏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⑥博伊千介克——成熟说:游戏是三种一般欲望的表现。
    b.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
    c.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
    d.学习理论
    桑戴克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联系律,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文化的差别将反映在不同文化社会儿童的游戏中。
    e.朱智贤的看法
    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①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模拟形式。
    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
    ③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且伴有愉快体验的活动。
    (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a.从目的性分类
    ①创造性游戏: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形式为:角色扮演、建造、表演。
    ②教学游戏:结合一定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儿童能力并培养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
    ③活动性游戏:发展儿童体力的游戏。可使儿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培养其个性品质。
    b.从认知发展阶段分类
    ①机能游戏:简单地、重复性地动作,儿童只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
    ②建筑性游戏:为了建造某种东西而进行操作,已表现出了游戏的象征性功能。
    ③假装游戏: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色彩,游戏具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利于创造性发展。
    ④规则游戏:几个人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游戏,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
    c.从社会化程度划分
    ①无所用心的游戏:偶尔注意以下感兴趣的事情。
    ②旁观者行为:观看别人游戏。
    ③单独游戏:精力集中地独自玩。
    ④平行游戏:几个儿童以相同的模式同时一起玩。
    ⑤联合游戏:没有分工合作但是有交谈的共同参加一项游戏。
    ⑥合作游戏:有分工合作地按自己角色完成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0 12:57 , Processed in 0.03470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