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5|回复: 0

跨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快看看有你的专业没~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6-8 2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公考研小编整理了 “跨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快看看有你的专业没~”相关内容,以供考生参考,希望各位考生提前做好准备,更多考研复习指南,尽在中公考研!
  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大多会选择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专业。因此,若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因为地域、分数等等问题的限制无法报考理想的专业时,在本科毕业后还有读研深造的机会,可以合理选择跨专业考研。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选择的专业吧~
  1会计硕士,跨考人数最多的专业
  会计硕士可以说是跨考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考生的本科专业大多为统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跨度并不算大。
  会计学专业易获取金融等高成长性行业的工作机会,就业层次、薪酬均较高,因此报考热度也一直高居不下。这一方面与适龄人群的基数大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趋势,专业硕士将会进一步扩招,像会计硕士这类注重实务的专业也会继续热下去。
  2金融学,理工科学生报考最多的专业
  跨专业报考金融学的考生比例和考会计硕士的几乎相同。不过,报考金融学的学生中,理工科背景的考生比报考会计硕士的多得多。
  金融学是理工科考生经常会选择的专业。理工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是他们跨考金融专业的一大优势。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招聘时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3新闻传播学,跨专业比科班更有优势的专业
  新闻传播学本科毕业就业率相对较高,但是毕业三年内职业转换率也较高。这是因为,在新闻行业,相对于传统的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他们更需要拥有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学科背景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新闻业从业人员。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在意与自己相关专业和行业的报道的专业水准了。一个拥有相关学科背景的记者,其相关领域的报道往往更具水准和深度。因此,新闻专业也是在众多跨考专业中,为数不多的跨专业考生比科班考生更有优势的专业。
  4法律硕士,最纯粹的跨考专业
  法律硕士是最纯粹的跨考专业,因为它只招收非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去个人爱好和就业等因素,考生热衷报考法律硕士还有一个原因:不考数学!同时,法律硕士是全国统考,教育部统一出题,有统一的参考教材,所以无论考哪个学校,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直接消除了跨专业考生的最大顾虑。
  5市场营销,最矛盾的专业
  在各大招聘会上,市场营销人才始终是最紧缺的,但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却达不到全国所有专业的平均水准。同时,它是为数不多的考生“跨进来”和“跨出去”都热门的专业。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你想成为何种程度的市场营销人才。如果只是单纯地执行公司的营销战略与策略,并不需要考研,甚至不需要本科是市场营销。如果从事高层次营销工作,例如专业市场研究,需要相应的统计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审美能力等,那就需要考研。
  市场营销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类别,除了营销类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还需要对相关的学科有所涉猎。当今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需要更专业的营销人才。
  6翻译硕士,最重视英语的专业
  教育部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提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翻译硕士注重实践,如果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在遇到相关行业翻译时就具备外语专业学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翻译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要注重各个领域翻译的专业性。要想真正达到客户的翻译要求,光有文本的正确远远不够,还应在惯用句法、专业词汇等方面都达到相关的专业要求,这就给复合专业背景的译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是分领域翻译的根源所在。
  7行政管理,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的专业
  跨考这个专业的理由很简单,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当今社会,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另外,企事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来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1 14:53 , Processed in 0.05673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