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回复: 0

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意识与注意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12-29 18: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意识与注意”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点三: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在人们将注意集中于特定事物或活动时,通常也包含了无意识的过程。
  另一方面,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意识控制,而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无意识的。
  (二)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对比过滤器理论与衰减理论的异同
  共同点:①两种理论都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②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不同点:过滤器理论强调过滤器的工作方式遵循“全或无”的原则,而衰减理论强调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只是受到衰减,在达到兴奋阈限时仍可被识别。
  2.对比知觉选择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
  知觉选择模型包括: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
  反应选择模型为后期选择理论。
  共同点:两种模型都强调选择机制的存在。
  不同点:注意选择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不是所有的输入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而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与反应之间,凡是进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一部分信息才可引起反应。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意识与注意”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心理学,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9考研全年集训营、乐学面授班、一对一协议班、名校保研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中公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 ,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为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整理,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04:02 , Processed in 0.058342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