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5|回复: 0

2016年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11-1 18: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img]
2018考研交流群 521520558
[img][/img]
  为了更全面的帮助2018年的考生们复习联考综合逻辑备考工作,中公考研逻辑教研室为考生们整理了2016年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真题详解,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复习。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谬误解析:
  1、2012年劳动人口比去年减少,能否说明劳动力从过剩变成了短缺。过剩或短缺不仅要从供应量来看,还应该关注需求量或者往年的过剩量。并且,12年的数据放到现在是否还有参考意义,也有待论证。
  2、长三江频频出现“用工荒”,无法说明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因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人需求较多,不具有代表性。
  3、15年二季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例为1.06,不能说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为二季度求职人数减少可能源于大量农民工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同样不具有代表性。
  4、即便劳动力的供应真的是供不应求,但也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就一定供不应求。因为如果短缺的这些岗位对劳动者的经验、体力、技能有特殊的要求,而大学生并不具备的话,那么企业再缺人可能大学生依然找不容易找到工作。
  5、受教育程度、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之间是否具备必然的相关性?受教育更多的是培养知识,即便整体素质较平常人可能会高,但并不能必然推出适应能力一定强。否则大学生犯罪又如何解释呢?
  6、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专业与市场不适应或要求过高,与论证所说的“大学生就业不难”前后自相矛盾。
  7、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是否能解决大学生专业与市场不适应的问题?显然,这种调整只能解决未来大学生的就业,不能解决当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即便是未来的大学生,很有可能等他们就业时市场需求又发生新的变化。
  8、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则是在偷换概念,自主创业显然和就业是两码事。更何况假如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往往综合能力比较低,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低,而且他们也未必有意愿、有能力去创业。
  9、其他只要言之在理,即可得分。
  参考范文:
  大学生就业真的不难吗
  论证者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试图得出“大学生就业不难”的结论,但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漏洞,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不清楚当前劳动力需求以及过剩总量的情况下,怎么能仅凭“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就得到“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短缺”呢?很可能,当前劳动力的需求量较上年下降了很多,即使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了,劳动力也许还是过剩的。就算需求没有变化,也许原来过剩了几千万,现在仅减少345万,仍然可能过剩。因此,大学生就业可能还是困难的。
  其次,由长三角出现“用工荒”以及第二季度的数据,不能以偏概全地得出结论说“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长三角属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很可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如西部,出现大面积失业的情况。而第二季度求职人数减少可能源于大量农民工暂时回乡从事农业生产所致的。
  再次,从“受教育程度高”不能推出“其整体素质也高”。因为整体素质表现为知识、性格、修养、眼界等各个方面,而教育程度仅反映为接受教育的经历,甚至不能代表知识水平。如果二者之间存在这种必然的联系的话,我们该如何解释当前不少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一问题呢?
  最后,论证者给出众多论据一直在论证说“大学生就业不难”,而在论证中又认为“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在于专业设置”,这明显前后自相矛盾。
  综上所述,论证者想要让人们相信“大学生就业不难”,恐怕还需给出进一步让人信服的论证。(581字符)
  2016年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真题详解,大家快收藏了。另外,中公考研提醒大家2018考研招生简章、2018考研招生目录、2018考研参考书目以及2018考研大纲已经出来。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冲刺集训营、VIP1对1、保研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相关推荐:
  2018考研时间什么时候公布
  2017考研数学大纲整体解析
  2018经济类联考逻辑科目备考策略
  中公考研老师总结2018考研管综考试技巧
  2018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备考6大注意事项
  2018考研逻辑6个易错点
  2018考研逻辑:3步轻松找出题干中的前提
精华推荐:

        VIP1对1
       

        冲刺集训营
       

        考研常见问题
       

        各大院校历年报录比
       

        择校择专业指南
       

        各大院校招简|目录|书目
       

        考研历年复试分数线
       

        奖助学金政策解读
       

        考研历年真题库
       

        专科生考研备考指南
       

        跨专业考研热门专业详解
       

        保研攻略|保研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12:51 , Processed in 0.068870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