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3|回复: 1

2013考研政治马原试题密押之主观题一(董风风)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马原政治试题密押之(董风风)
          主观题一:
          【材料热点】材料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中共十八大,首次出现“美丽中国”的新提法,结合马原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考点:1、实践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主观能动性与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3、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14 11: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 的现实基础。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2)正确认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 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3)地理环境的作用原理: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反之,人类会受到惩罚。总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正因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从而使得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得人和自然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 08:20 , Processed in 0.05536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