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回复: 0

陈先奎2007年考研政治六道分析题预测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结合分配问题加以分析。
  1.总结材料
  (1)我国5%的人占存款总额的60%以上,富豪人均资产达2亿美元……
  答:以上材料表明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贫富差距过分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里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三倍
  答: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指标
  (4)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制度不健全。
  2.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又强调效率优先,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
  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3.政策和措施
  按照全面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取缔非法收入,即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具体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4.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其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单独考
  (1)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2)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首先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实现社会公平也就是共同富裕创造了物质基础。但同时又出现了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严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主义公平
  (3)所以,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重新强调:全面注重社会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
  (4)政策措施(参见上题“一个方针,三项政策,五大措施”)
  二、增长方式转变
  1.总结材料
  以上材料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主要依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2000年起?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20%以上,2004年为40 %,个别产业、行业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资源性产业、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汽车,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60%左右;另一方面,过快发展,发展过热的资源性企业、行业。又主要是第二产业的低端产业,主要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导致资源能源短缺,结构失衡而且产业结构水平低,比例失调,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
  2.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①“十五”期间,资源型企业、行业即第二产业中的重化产业发展过快、过热、过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
  ②我国进人工业化中期和现代化起飞阶段,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转变增长方式;
  ③“十一五”期间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更出;
  ④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巨大压力;
  ⑤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②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
  ④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型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为主:
  ⑤深化改革,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引导增长方式转变,关键是建立包括政绩考核机制在内的体制  机制。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
  1.材料角度
  (1)传统工业化的最大特点:发达国家对外侵略和掠夺
  (2)传统工业化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而且出现过严重的失业问题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同样出现了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4)十六大关于新型工业化的政策主张
  2.总结材料
  资源人均占有量数据
  答:以上材料表明我国人均占有量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严重制约
  今后5年要把单位资源消耗降低20个百分点/04年GDP占世界4%但钢铁水泥电解铝占到30%……能源消耗零时美国/日本/印度……的**倍
  答:以上材料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使我国经济发展资源能源制约更加严重。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大依据
  ①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
  ②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③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
  4.政策措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政策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
  四、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1.材料分析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高速增长,但在(教育、科学、文化,国家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就业以及反贫困、反腐败……根据材料回答)等方面社会建设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偏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向。
  2.相互关系
  ①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②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五、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是针对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医疗卫生事业严重滞后,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峻挑战提出来的,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近年来经济发展过快过热,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来的,强调经济本身的协调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2.政策措施(三个坚持)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以人为本
  (3)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写几个就可以)等五个统筹相互关系:
  ①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②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
  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四、五是包含关系答案互相都可以用。)
  结合:
  怎样正确认识、正确处理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1.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问题,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索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不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享受还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最根本的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的主题,所谓的科学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
  六、怎样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
  1.出题角度:
  (1)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特点,物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2)由于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和不同的分配方式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互相之间的矛盾突出。
  (3)群体事件日益增多,矛盾对抗性日益增强,解决矛盾的难度增加。
  (4)民族宗教矛盾日益复杂。
  (5)新形势下,干部与群众关系复杂,腐败反腐败成为焦点问题。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政策和措施:
  (1)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3)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4)各级党政领导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坚持民主和法制的方针,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内解决问题,努力形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沟通渠道,协调机制。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
  ①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
  ②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突出表现;
  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方向;
  ④是进人现代化起飞阶段,各种矛盾凸现的必然要求。
  4.与毛概结合
  ①性质: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②地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③“正处”总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现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正处”基本方法: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⑤毛泽东以上观点的局限性:
  (1)讲民主,忽略法制。
  (2)民主方法是政治,说服教育是思想工作,总体上是用思想政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而改革开放以来,根本的一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考研教育网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1 00:31 , Processed in 0.04817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