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2|回复: 1

考研政治之毛中特:要点归纳(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同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同党内盛行着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二,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在这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重要文章,着重论述了下列基本问题:①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以及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关于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③关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④关于农村与战争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⑤关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⑥关于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19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工作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从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春夏的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时期完备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政治保证);②对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使党对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清醒认识(历史经验);③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实践基础);④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和延安整风的胜利(思想路线)。
  第二,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具体表现。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与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革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14 1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与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对当今世界的特征及其主题的观察、分析和科学判断
  (2)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
  (4)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进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重心的转移。1982年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年初南方谈话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1992年10月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1997 年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祖国统一、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具体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理论、祖国统一理论、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党的建设等。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依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
  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2002年11月,******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0 18:03 , Processed in 0.04722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