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回复: 1

2014考研政治宝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三部分内容。考生应重点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等重要知识点。主要是选择题,也可联系当前的现状或典型事例命制分析题。
      考点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结合雷锋精神和最美现象)
      (1) 爱岗敬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 诚实守信。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3) 办事公道。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4) 服务群众。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5) 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考点提示:重点掌握职业道德的要求和特点。
      考点2 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
      (1) 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对于大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职业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坚持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
      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②《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3) 了解职业活动中法律的适用范围:
      ①《劳动法》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②《公务员法》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
      (4) 明确职业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①劳动者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③公务员的义务,包括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等。
      ④公务员的权利,包括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等。
      (5) 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①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②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主要有申诉、控告、仲裁和诉讼四种途径。
      考点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第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重要考点提示:重点掌握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可命制选择题,也可联系当前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事例命制分析题。
      考点4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1)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艰苦是开发人的巨大潜能的一种重要动力。只有自觉地在艰苦中锻炼,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逆境为顺境。
      (2) 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考点5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
      (1)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因此也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2)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考点6婚姻与家庭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婚姻的意义。
      婚姻家庭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考点7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①尊老爱幼。②男女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里团结。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家庭和谐的根本在于夫妻和睦恩爱。忠于爱情、互敬互爱,是夫妻和睦、婚姻美满的基础。
      考点提示:重.点掌握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多为选择题。
      2014年考研冲刺备考专题
      2014年考研试题答案-跨考教育考后首发
      2014年考研时政热点:十八届三中全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4 11: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8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1)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2)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①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结婚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②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3)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4) 离婚的原则和方式:离婚的原则有两个: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
      (5) 为了保护现役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者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6)《婚姻法》还规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过错方应当向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
      考点提示:重点掌握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应对选择题。
      材料1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于7 月1 日起正式实施。在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新增“常回家看看”等对老年人的利好内容。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 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由于“不孝子”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外界又不便介入。针对这一现象,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另外,由民政部制定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也将自今日起实施。两部新规对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法律责任、服务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
      ---摘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常回家看看”》凤凰网,2013年7 月2 日
      材料2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让亲情看望世代相传,仅仅靠道德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用法律强制培养儿女“常回家看看”,即完成儿女的看望义务,也培养一种看望习惯,升华一种亲情力量,更接力承传亲情看望美德。此次新《老年法》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以法律推动亲情孝敬走进新时代,则是法治精神的升华。这对于匮乏亲情看望的儿女也是心灵震撼,虽说带有硬性的强制,但唤醒的却是儿女亲情良知,不再坚守给钱给物就是孝敬的误区。
      ----摘自《“常回家看看”入法》和谐中国网,2013 年7 月2 日
      请回答:
      (1)家庭美德基本内容是什么?
      (2)结合材料2,如何理解“仅靠道德力量远远不够”?
      (3)结合材料和已有知识,简述我们应该如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答案要点】
      (1)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和邻里团结。
      (2)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道德的约束力量来自于自律,是一种软约束,在当今传统尊老爱幼美德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有必要以法律的硬强制方式加以约束和规范。只有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这个社会才能有秩序。
      (3)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我们要做到:一是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二是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三是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一个人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还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2014年考研冲刺备考专题
      2014年考研试题答案-跨考教育考后首发
      2014年考研时政热点:十八届三中全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0 21:28 , Processed in 0.06764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