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3|回复: 2

2014考研政治冲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大范畴、理论
      (十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爱国守法(2)明礼诚信(3)团结友善(4)勤俭自强(5)敬业奉献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十二)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本质:其本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
      (1)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2)构成: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3.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运行: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4 1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是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三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发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是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六是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十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自由平等观念
      其核心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公平正义的观念。
      2.公平正义观念
      表明法律既要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还要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3.权利义务观念
      定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性质:
      二者的性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伹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法律通过规定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
      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关系: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二是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三是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14 11: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1)宪法的特征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第二,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
      第一,平等权;第二,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三,宗教信仰自由;第四,人身自由权;第五,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第六,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和物质帮助权;第七,文化教育权;第八,特定主体权利,我国宪法中的特定主体具体是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等。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第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第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第五,依法纳税;第六,其他义务。主要有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十五)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主要有:
      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自愿原则;第三,公平原则;第四,诚实信用原则;第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事其它制度。
      (十六)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1.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2.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3.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在我国,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并称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4. 仲裁和调解制度
      跨考网推荐:2014年考研报名专题
        考研资料库:下载最全最新的考研资料
        更多2014年考研备考资料,点击进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8 05:26 , Processed in 0.05815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