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回复: 0

2014年考研政治 辩证唯物主义之认识的本质练习及答案4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应用,温家宝所引用的话来自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其意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显然是说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评说)对判断政府工作的得失是十分重要的。此题A、B、C选项观点错误,不选,只能选D项。D项把直接经验等同于实践的看法来自《大纲解读》第33页,但严格说来,直接经验属于认识范畴,不能等同于实践,同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观点并不符合。正确答案D。
    2008年多项选择题。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本题引用英国作家惠兹里特的仅有书本知识等于无知的名言来辨识类似的名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书本的知识,并不是真知,不是深知。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不符合要求。正确答案ABD。
    2002年多项选择题.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观点,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知行合一简单说就是知行是一个东西,知就是行,这是王阳明的观点,不选;行难知易在题意中找不出,而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是行易知难,不能选E。孙中山先生的话还可以引出一些正确答案,如知行密切联系,在行中求知,以知导行。这说明哲学试题非常灵活,出题范围非常广泛,没有真正的懂、记、会的结合是很难得高分的。正确答案ACD。
    2011年多项选择题。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解读】本题考察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认识的活动要从生活实践镇南关获取灵感。因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因此尊重实践必须尊重全中的实践要求。而C选项的不要对自然界做任何改变的观点是错误的。D选项中要对事物的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也不正确,直观反映是形而上学观点。正确答案A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19:16 , Processed in 0.045596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