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1|回复: 0

2014年考研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练习题14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4页知识点二、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首先从经济效益概念的含义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分析怎样做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实现必须通过市场,因而产品又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如果产品不符合需要,产品就不能在市场上实现,这时,生产过程中花费的劳动都将成为无效劳动,同时又造成物质投入的浪费,这当然就无经济效益可谈。因此,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上述分析,就不难从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部分考生可能会漏选正确项C,也有考生可能会选择干扰项A.这说明他们对经济的含义并不清楚,增长速度的高低,生产规模的大小,与是否能提高经济效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不能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
    1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6页知识点三、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解析]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它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它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协调性是错误的,故本题全选。
    1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五个统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6页知识点一、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解析]“五个统筹”统筹就是为了兼顾,统筹就是为了整合,统筹就是为了协调。一句话,统筹就是我们这个在近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只有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故选ABCD.
    三、辨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4页知识点二、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答案要点](1)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我国当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心全意抓经济。
    (2)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经济应当以也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一定量的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等矛盾;能增加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可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3)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我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速度、比例、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这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多年经济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在具体掌握三者的有机统一的关系中,我们要坚持速度是前提,比例是条件,效益是中心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6页知识点三、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1)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还比例落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并且发展不平衡。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中国的这些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既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利益。这就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03页知识点二、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答案要点](1)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
    (2)农业比重的下降丝毫不意味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下降。因为,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资料都有赖于农业,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3)农业比重下降,但其质量要求提高,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因其比重下降而随之下降,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它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17:16 , Processed in 0.061213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