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回复: 0

2013年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3)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A】
    【解题思路】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矛盾转化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题干仍然是中国古人讲的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一句话。其意思是说,往往最善于游泳的人被溺死,最善于骑马的人被摔死,越是最熟悉最擅长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而出现祸事。这正好体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项)观点。只要读懂了题意,考生也会轻松选出正确答案A。如果考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题干中所强调的是"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而不是一般常识方面的启示,会误选C项而丢分。
    2、答案【C】
    【解题思路】任何事物都由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构成。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要求人们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题干给出的寓言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老虎所犯的错误,就是因为它割裂了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只看到了百兽畏狐而走的表象,而没有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百兽是畏虎而走的真实本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3、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理性认识特点的理解和把握。题干是马克思的一段话。主要是说"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B项)。由于马克思这段话理论指向不明显,考生选择此题有一定困难。题干中所说的"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一切科学的抽象"就是指"理性认识",接着往下理解,"一切科学的抽象",即理性认识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就是说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理解了题干的意思之后,再去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C项(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因为,抽象的东西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样将C项排除。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观点,但作为单项选择,只能选一,根据已经理解的题意,只有B项才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4、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因此B项符合题干要求。从形式上讲,真理是一系列具体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真理具体,所以A项被排除;真理具有相对性,一旦超越了特定范围,就转化为谬误了,故C项也被排除;真理是历史的,是说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实践、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而不是仅仅是客观的历史经验,因此D项被排除。
    5、答案【D】
    【解题思路】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地理环境(A项)、人口条件(B项)、生产方式(D项)。它们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D项)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经济关系、社会政治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
    6、答案【B】
    【解题思路】垄断资本家和中小资本家之间并不存在剥削关系,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垄断利润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中创造的,垄断价格也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
    7、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资本主义价值形成过程既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的过程,同时又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劳动超过这"一定点"的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就是使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这样,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答案【A】
    【解题思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而是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全面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保证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故选项A为正确选项。选项B加强剥削和自由资本主义没有区别;消除经济危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目标,促使社会经济增长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诸多作用中的一个作用。故选项B、C、D均属错误选项。
    9、答案【C】
    【解题思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中"工人阶级"表明了政党的阶级性,"先锋队"表明了其先进性。
    10、答案【A】
    【解题思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考生必须牢记的知识点。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11、答案【D】
    【解题思路】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2、答案【B】
    【解题思路】对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准确把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项"人民大众同帝国义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反动派残余的矛盾"是1949年到1953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项"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1953年到1956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1956年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B项为正确答案。
    13、答案【C】
    【解题思路】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一定的客观对象的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反映,而客观事物和人的实践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而变化发展,这样,才能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才能实事求是。反之,如果头脑僵化,被过时的思想观念束缚,只会使思想认识落后于实际,就不可能实事求是。可见,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邓小平这句话正是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14、答案【C】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15、答案【B】
    【解题思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政治基础;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现实条件。
    16、答案【B】
    【解题思路】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7、答案【C】
    【解题思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8、答案【B】
    【解题思路】邓小平这句话实质上指出坚持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这是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正因为中国历史的深刻教训,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因此正确答案是B。
    19、答案【D】
    【解题思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20、答案【B】
    【解题思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1、答案【C】
    【解题思路】ABD三项都不是新情况,只有C是农****动中前所未有的情况,因此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C】
    【解题思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的关系从对立对抗,进入到一个相对合作的共存阶段。1937年9月22日,国共关系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当天,******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周恩来在7月庐山谈判时,向蒋介石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了震惊中外的讲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政党地位,指出"国共团结救国"的必要。这两件大事,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
    23、答案【B】
    【解题思路】1946年6月26日,******纠集22万人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至此全面内战爆发。此时,******当局在军事、经济、科技、地盘、外援等方面都优越中共方面,这也是它主动发动内战的主要资本。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指出:我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的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占着明显的优势。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人心的向背,而不是暂时的军事优势。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是属于人民的,而非反动派。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违背人民的和平意愿,这是******当局最终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讲的就是貌似强大的"老虎"一旦与人民为敌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破。民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败。因此答案选B。
    24、答案【A】
    【解题思路】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鲜明地反映了这一传统美德。
    25、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有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6、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践在道德修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实践是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唯一途径。因此,选项A正确。
    27、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社会发展与否取决于经济基础是否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法律是通过服务于经济基础而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据此,选项B正确。
    28、答案【A】
    【解题思路】该题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得出正确答案。法律作为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因此,BCD表述都是不成立的,正确选项为A。
    29、答案【C】
    【解题思路】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其它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其中AB两项只是对C项内容的部分描述与阐释,D项是联系而非区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30、答案【A】
    【解题思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7:41 , Processed in 0.042556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