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回复: 0

2013年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4.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只能在下述条件下来考查每个原理:(一)在其历史发展中;(二)在和其他原理的联系中;(三)在和具体历史经验的联系中。”这段话表明( )
    A.真理是抽象理论的综合
    B.真理离不开具体的条件
    C.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经验
    5.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 )
    A.地理条件 B.人口条件
    C.资源条件 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6.马克思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这段话说明( )
    A.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制定出来的
    B.垄断价格不可能增加商品价值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中小资本家创造的
    D.垄断资本家剥削中小资本家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
    A.工人用于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使用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
    D.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全部价值的时间
    8.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干预和调节,其实质是( )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
    C.消除经济危机
    D.促使社会经济增长
    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1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1840年以后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C.1919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11.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3.邓小平强调,“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这表明( )
    A.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
    14.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力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
    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1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7.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坚持( )
    A.加快发展
    B.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C.体制机制创新
    D.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
    18.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是中国的强国之路
    19.“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协商不代替、监督不对立,为了大目标、同唱一台戏”。概括了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维护国家主权和政治统一 B.维护祖国的统一
    C.领导统一战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0.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斗争
    B.中华民族进行的反侵略斗争
    C.统治阶级的妥协
    D.爱国志士的斗争
    21.太平天国作为几千年来农****动的高峰,所遇到的历次农****动中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 )
    A.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B.领导集团发生分裂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宗教思想的严重弊端
    22.标志着******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是( )
    A.红军主力改编为******军第八路军
    B.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C.蒋介石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讲话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3.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该论断的立论依据是( )
    A.决定战争胜败的是军事优势
    B.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民心向背
    C.决定战争胜败的是经济实力
    D.决定战争胜败的是科技水平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D.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25.在“网络世界”,若有人故意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扩散,将会破坏许多单位或个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脑系统的崩溃等。这说明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中( )
    A.交往关系极为简单的特点
    B.活动结果密切相关的特点
    C.活动范围相对有限的特点
    D.公共秩序难以形成的特点
    26.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变成竖琴家。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变为节制、勇敢的人。”这说明,一个人要想形成高尚的品德,成为合乎道德的人,在自我修养中必须( )
    A.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B.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C.常思已过,日省已身
    D.认真读书,虚心求教
    27.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
    A.是否适用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C.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28.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国家需要法律
    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
    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
    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
    29.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A.具有强制力,违背其的后果是一定会受到制裁
    B.有专门的法院、监狱等法制机构作为其实施的保障
    C.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D.其它社会规范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5:29 , Processed in 0.062946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