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3|回复: 1

2012考研政治哲学模拟练习及答案:多选(6)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各位考研考生编辑整理了考研政治哲学模拟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政治有所帮助。
    2012考研政治哲学模拟练习及答案:多选
    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2003 年)
    (ABCE)
    【解读】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分析史伯一段话的辩证法思想。矛盾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命题组出这一试题是有意义的,它既是中国古代优秀思想的表现,又具有现实的意义与背景。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有一段深寓哲理的很精彩的话,他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对当今世界的认识和发展趋势的主张,既是深寓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光辉,又是对“和实生物”等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应当说命题者匠心独运。
    此题之难,在于古汉语是否读懂。“和实生物”这段话出自《国语•郑语》一书。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以不同的事物相互作用在一起就称之和(以它平它谓之和),和有了就产生新事物(和实生物)。如果只是相同的东西在一起,事物就不发展了(同则不继)。以和来指导生产,就能“丰长而物归之”。由此来逐项审定,就可以得出A、B、C、E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而D是错误观点,如果因为一方克服了另一方,那就只有一方,还有什么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或对立面的统一呢?所以D不是辩证法思想。假如考生没有完全读懂命题,就按正确观点选,即只要是符合辩证法的观点就选,不符合辩证法的就不选同样可以回答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6: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2.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 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2005 年)
    (AC)
    【解读】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与应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即客观的,人们可以把握联系,但不能臆造联系,否则将陷入唯心主义和诡辩论。联系又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A、C是正确选项,B、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社会领域的联系离不开人的活动,但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自然界领域的联系,如果撇开人的反作用不谈,则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为的。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情况,一般认为,信息是物质普遍的、基本的属性,是寓于一切运动形式之中的一类特殊的运动形式。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介”的普遍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性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09:09 , Processed in 0.07576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