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p>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八章(6)</p>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003年有命题)
   
     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2年6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即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的了。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了从现在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逐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1953年6月,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1953年12月,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拟订、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和中共中央批准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公开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这条“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以“一化”即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一化”为“三改”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三改”为“一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将这条总路线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17:53 , Processed in 0.05029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