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回复: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六章(8)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
    (历年无命题)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战略防御阶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暂时丢失一些国土在所难免:除国力对比的悬殊外,与国民政府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有直接关系。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从过去的“速战速决”、“武力征服”转为“以战养战”、“以华治华”;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涵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相持阶段,正面战场进行了桂南、枣宜、中条山、三次长沙会战等十几次大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 000多人;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激战中殉国。国民政府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拥有146座大小城市、6 000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4 17:58 , Processed in 0.03888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