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临考必背(四十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十五)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基本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②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决定了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各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渠道必然是不同的,由此也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④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经营收入、按资本取得的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等。其中,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纳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点评:
        联系劳动价值论相关理论来理解其他分配方式的合理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劳分配中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的组成部分。
        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
        第三,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的,而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算的。
        第四,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背诵提示: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不是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4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阶段我们在分配领域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我们在收入分配领域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18:39 , Processed in 0.05073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