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回复: 0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七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9√1.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 人类是物质世界演变进化的结果,自从有了人类,才出现了意识。
   
    第二,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从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动物感觉和心理,然后发展到人的意识。(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不仅仅是纯粹的自然的生理的过程,它是同人类社会一起出现的。恩格斯指出:“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并促进人脑的最终形成;劳动产生了语言,又推动人脑的复杂化和进一步完善;劳动促使意识的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益多样化。而劳动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狼孩”没有意识从反面证明,意识永远是社会的产物。
   
    20√2.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因为:
   
    第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的“原型”,如神鬼之类,也都有其客观原型。
   
    第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意识的创造性。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是在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基础上产生的。
   
    第三,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马克思说:“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1√3. 意识的作用
   
    (1)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活动
   
    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②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
   
    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
   
    ④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这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意识能动性不仅在于通过实践形成正确思想理论,更重要的是以思想、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打下人类“意志的印记”。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念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念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世界。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观点,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22√4.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毛泽东:“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概括为三点区别、三点联系:
   
    (1)三点区别: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2)三点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
   
    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否认物质决定作用,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否认意识和物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主张意识就是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的庸俗化。
   
    (二)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3√1.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不同哲学派别的对立
   
    (1)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笛卡儿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又认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实体都是上帝创造的,最终还是倒向了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如统一于“心”,统一于神等)
   
    24√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是多样的。因为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各种运动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差别。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的就是世界的多样性。而这种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相对的、可变的,体现了事物的个性。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物质就是客观实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批评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中主义观点时,第一次明确指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这说明,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上存在的包罗万象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它并不能独立存在,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5√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认识客观实际,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认识和实践也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使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规律。.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是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统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小结与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意识的产生、本质与作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21:19 , Processed in 0.05731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