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2016西综内科学重点病症解读:再生障碍性贫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科学是西医综合的复习重点,主要涉及七大系统病症的需要大家了解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应做检查及其治疗方法。下面新东方在线为大家一一解读,希望考生认真记忆,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016西综内科学重点解读: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②化学因素,特别是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肿瘤化疗药物以及苯等。③长期接触X射线、镭及放射性核素等。 【临床表现】 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进展而来。 (一)贫血。 (二)感染 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三)出血 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 二、非重型再障(NSAA) 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 (一)贫血。 (二)感染 感染相对易控制,很少持续l周以上。上呼吸道感染常见。 (三)出血 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有阴道出血。出血较易控制。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SAA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多在0.005以下,且绝对值<15×109/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NSAA也呈全血细胞减少,但达不到SAA的程度。 二、骨髓象 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小粒皆空虚。 三、发病机制检查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可增生减低。PNH酸溶血试验(Ham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可呈阳性。骨髓或外周血可发现CD55、CD59一的各系血细胞。 【治疗】 一、对症治疗 1.纠正贫血通常认为血红蛋白低于60g/I。且患者对贫血耐受较差时,可输血。一般输浓缩红细胞。应防止输血过多。 2.控制出血 用促凝血药(止血药),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等。凡迅速发展的紫癜、严重口腔或视网膜出血、血尿或血小板低于10×109/L而同时有感染者,应注意合并颅内出血的风险,可输血小板。 3.控制感染。 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一)免疫抑制治疗 1.抗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 主要用于SAA。 2.环孢素 适用于全部AA。 3.其他有学者使用CD3单克隆抗体、麦考酚吗乙酯(MMF)、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等治疗SAA。 (二)促造血治疗 1.雄激素 适用于全部AA。常用四种:①司坦唑醇(康力龙);②十一酸睾酮(安雄);③达那唑;④丙酸睾酮肌注。 2.造血生长因子 适用于全部AA,特别是SAA。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5 05:08 , Processed in 0.05549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