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6 16: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斃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
问题:
(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加以句读。(10分。错断或漏断1处扣0.5分,扣分不超过10分)
参考答案: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毙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
(2)分析并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种社会观念(15分)
参考答案:)①读书人社会地位比较高;
男女不平等,男人可以轻易休妻
③时人思想观念中还存在很多迷信
④妇女改嫁不受限制;
⑤不劳而获之人遭人鄙视,勤奋刻苦的品质受欢迎
(3)“有田三十亩”而“家贫”,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概括其原因(5分)
参考答案:①汉初生产力水平低,在农具、种子、肥料上还有待改进,耕作效率低,单位亩产量低;
②汉初饱受战乱之苦,经济调敝,各方面物资紧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制乃世间之最崇高者,国王不仅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待补充)一位国王乃名副其实的“一国之主”,是其臣民的政治家长。
……
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待补充),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 (1610年)
材料二
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哲学观念(待补充)此人非君主莫属。
君主是国家第一公仆。……最重大的问题。
一个人如为其同等的人推评为杰出人才(待补充)司法的严格执行……这个君主有责任(待补充)终身哨兵。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1752年)
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姆斯一世演讲的意图。(10分
参考答案:鼓吹君权神授,目的是为了强化王权,使国王不受议会的约束,君主在国家政治和议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定法律的权力在国王而不在议会。
2) 腓特烈二十所谈到的君主制是一种什么政体?具有哪些时代特征?(10分)
参考答案:
开明君主制
君主是国家公仆而非神授的君主,已经打破了神学的束缚;国王的目的或者使命是国家富强;推行重商主义,维护工商业者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本国的政治军事实力;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3) 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10分
参考答案:同:都是君主制,都强调君主在国家中的核心地位。
异:詹姆士二世强调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国王是来管理臣民的;腓特烈二世认为君主是国家的公仆,是为了整个国家富强而服务的。
四、论述题:31~3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31.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几个方面分析南宋经济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
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高峰,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长足发展,都有重大的进步,下面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及货币论述南宋时期的发展状况。
首先是农业:南宋时期,农业继续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局面。
①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将被推广水稻;引进了优良的水稻良种—占城稻;
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已经使用适合不同土壤的犁铧;有些地区使用了适合人力操作的踏犁;大量的梯田被开垦出来。
其次是手工业: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有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出现了一些手工业生产中心。
①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布料;
②南宋时发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纪元。
③南宋的造船业发达,明州、泉州、广州都是造船中心,可造大型的远洋海船。
④景德镇是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再次是对外贸易:南宋时期由于多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存在,路上丝绸之路被切断,所以与西方国家的往来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南宋对外贸易非常发达。
①南宋时期对外贸易频繁,有专门的机构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②南宋政府鼓励与外国交往,在一些较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国人居住的蕃坊;
③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④与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包括高丽、日本以及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交往的范围比较广;
⑤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
最后是货币:南宋时期,出现了新的纸币—会子。钱引取代交子流出四川地区。交子通行于南宋各地区,不再受地区限制。
2.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参考答案: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日两国之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即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37—1945年的中日战争(抗日战争)。这两次战争均是日本在其大陆政策指导下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虽然结果不同,但是都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和清政府之间的一次大的战争,在战争中,清政府由于制度腐败、武器落后等原因节节败退、失地丧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有:
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①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战争中日本割占台湾地区,之后英、法、徳等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②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向列强借款都是以关税作为抵押,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实际上就控制了中国内政。
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陆。
④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造成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先进中国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一部分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走上了革命道路,对20世纪初中国政局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方面的影响: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其他列强也纷纷在中国开矿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实业救国”号召,加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
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德国强租胶州湾、英国强租新界、俄国租借旅顺和大连等等。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经过8年艰苦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生存。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觉悟组织程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政治方面的影响:
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广泛发动人民力量,实行全面抗战,同时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得以壮大,中国人民觉悟程度、组织程度大大提高,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八年的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大量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被损毁或迁移到后方,许多城市沦为废墟。
对国际地位的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在抗战中,中国领袖与英美苏等国出席开罗会议,并签署了有利于中国的《开罗宣言》;
②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③在二战过程中,中国和列强签署了一系列条约,收回了部分权利,这也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标志。
总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分析雅典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
参考答案:
雅典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政体都是古代民主共和体制的优秀代表。雅典民主体制经过提秀斯改革、梭伦改革、毕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以及克里斯提尼改革而形成,最终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极盛。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509年建立,经过数次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最终确立了民主制度。随着罗马的扩张,共和体制不再适合管理庞大的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罗马由共和时代进入到帝国时代。
两者相同点有:
①都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广大享有公民权的公民可以参加政治活动,奴隶和没有公民权的人无法参加政治活动。
②都是经历了数次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才确立了民主制度。
③两者在初期实际上都是贵族共和国,都是贵族掌握权力,后来通过数次斗争,广大平民才拥有了政治权利。
④都是人类发展史上宝贵的政治文明遗产,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者不同点:
①罗马法制比较健全,主要是通过法律约束贵族,维护平民的权益。
②雅典民主更为彻底,是一种直接的民主,所公职都对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拥有实权;与此不同,罗马共和政体中,元老院实际上是最高权力机构,森都利亚大会权力较小。
③雅典是城邦体制,民主适合在小国寡民的国家实行;罗马统治疆域广阔,共和政体适合这种统治。
新东方网络课堂2012考研历史学专业课辅导班型 详情请咨询:400-676-2300
课程名称课时原价优惠价试听购买2012考研历史学统考基础班8400300
listen11.gif
试听
buy11.gif
2012考研历史学统考强化班521,000800
试听
2012考研历史学统考冲刺班19600500
试听
2012考研历史学统考全程班1002,1001,500
试听
2012考研英语历史学联报班4173,0502,800
试听
2012考研政治历史学联报班2372,8002,200
试听
2012考研政英历史学联报班5543,7003,200
试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