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3|回复: 2

2014考研历史学知识点迷你解之中国近现代史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列强的对华侵略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线;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也引起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因此,本章内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考查对象,需要考生着重对待,考点包括历次列强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结局、所签不平等条约以及产生的影响等,要全面复习。
    一、列强历次侵华战争
主要侵华战争
主要不平等条约
后果
1840年-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加深中国边疆危机
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上列强侵华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步步使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8世纪晚期,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运来大量呢绒、布匹,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则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利用走私手段向中国贩运鸦片。从18世纪初到鸦片战争前夕,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夺白银三、四亿元。
    知识点:海关的设立
    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
    名词解释:闭关锁国、十三行
    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将对外贸易局限于广州,贸易由政府特许的“行商”(即十三行)把持。闭关自守政策加重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也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销售。
    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
#rt {
        color: #F00;
}
  
    热点聚焦
   
      
  • 2016考研复试4个准备 一个都不能少
          
  • 2016考研复试口语和听力备考方向
          
  • 2017二战考研:如何分析和吸收经验教训
       

      
      
        考研关注
       
          
  • 2017考研:告诉你为了什么而努力
         
  • 看一看:你是否在正确人生轨迹上
          
  • 2017法硕考研:不能再细的择校攻略
       

      
      
      
        复习指导
       
          
  • 2017考研英语三大重点板块复习点睛
          
  • 2017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文及原理解析
          
  • 2017考研数学重点训练5个方面
       

      
      
        热门推荐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7-8-6 15: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现代史——战后的日本
        一、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及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
    1、战争经济的破产
        经济完全陷入破产的境地
    2、政治民主化改革
        日本战后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原则目标是波茨坦公告中明确规定的。民主化改革的直接依据是美国占领军当局的一系列“备忘录”和“指令”。
        政治方面只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非军事化改革。
        二是进行确保人权的“五大改革”。
        三是制定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日本已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从形式上看,日本的议会制度是英国式的,但吸收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精神。
    3、经济民主化改革
        主要围绕解散财阀、禁止垄断和农地改革两大问题展开。
    4、政党与人民运动
        经过民主化改革的日本,政党纷纷产生,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氛围。而且,人民运动广泛深入、蓬勃持久地发展起来,这也是战后日本历史的一个显着特征。人民民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政治上的倒行逆施和争取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5、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的恢复
        日本摆脱战后经济困境,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是与朝鲜战争及美国对日本“特需订货”密不可分。朝鲜战争使日本企业界获得巨大利润。
        二、日本经济的飞跃与社会问题
    1、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主要了解其经济大国的表现。
    2、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一是战后的民主改革既改革了社会经济结构,也对社会生产关系做了局部调整。
        二是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日美垄断资本的结合,为战后日本摆脱经济困境、迅速恢复经济并高速增长提供了关键的动力。
        三是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
        四是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革新和改造,重视和推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式和职工文化知识三方面的革新和改造同步进行。
        五是确定“贸易立国”思想,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高水平增长的有效途径。
    3、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这主要表现在,日本提出“环太平洋构想”和“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4、日本的社会问题与人民运动
    5、中日关系正常化
        指1972年9月中日建交。1978年8月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863计划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863计划经过20多年的实施,为中国高技术的起步、发展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rt {
            color: #F00;
    }
      
        热点聚焦
       
          
  • 2016考研复试4个准备 一个都不能少
          
  • 2016考研复试口语和听力备考方向
          
  • 2017二战考研:如何分析和吸收经验教训
       

      
      
        考研关注
       
          
  • 2017考研:告诉你为了什么而努力
         
  • 看一看:你是否在正确人生轨迹上
          
  • 2017法硕考研:不能再细的择校攻略
       

      
      
      
        复习指导
       
          
  • 2017考研英语三大重点板块复习点睛
          
  • 2017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文及原理解析
          
  • 2017考研数学重点训练5个方面
       

      
      
        热门推荐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6 16: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建设的曲折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二)概况
    “以钢为纲”;建立人民公社;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
        (三)评价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在探索中,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
        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防止“左”、右两种倾向,但主要是防止“左”倾。
        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十年建设成就
        (一)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1年1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初,中共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二)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
        在经济建设方面,建成了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 60%。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新修铁路八千多千米,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1964年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
    附件:sylk0605      
          
    #rt {
            color: #F00;
    }
      
        热点聚焦
       
          
  • 2016考研复试4个准备 一个都不能少
          
  • 2016考研复试口语和听力备考方向
          
  • 2017二战考研:如何分析和吸收经验教训
       

      
      
        考研关注
       
          
  • 2017考研:告诉你为了什么而努力
         
  • 看一看:你是否在正确人生轨迹上
          
  • 2017法硕考研:不能再细的择校攻略
       

      
      
      
        复习指导
       
          
  • 2017考研英语三大重点板块复习点睛
          
  • 2017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文及原理解析
          
  • 2017考研数学重点训练5个方面
       

      
      
        热门推荐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6 03:40 , Processed in 0.06786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