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4|回复: 2

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1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东方小编为2014备考历史学专业的考生奉上中国古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针对中国古代史的各个章节,给予重要考点的解析和复习建议,最后搭配练习,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下面首先看第1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开端
        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考查中国史前时期的内容。大纲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等。其中人类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当时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大纲考查的重点内容。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史前时期的人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石器,考古学上称为石器时代,通常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新石器时代人类广泛使用磨制的石器。
    史前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对人类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人类学的知识。正是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发明了陶器,居民村落开始普及,出现了原始农业等,人类历史进入了全新阶段。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都各有其重要价值。
    从人类社会组织而言,史前时期的人类大致经历了原始群、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等阶段,最终产生了早期国家。
    我国夏王朝之前的历史,没有可信的记载,主要是靠神话与传说保存至今的。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系统,最有影响的是“三皇五帝”之说。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在这个区域发现了许多文化遗址,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当时的情况意义重大,也深刻影响了以GM后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
        复习建议
    复习本章时要注意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区别,一定要注意区分两者中的人类文化遗存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这是考生容易混淆的考点;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存要进行重点的、全面的记忆;由于文化遗存太多、太复杂,容易混淆,考生在复习时不妨按照年代先后,或者地域分布来记忆,这样记忆效果比较好,而且考生在这样的比较中会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进而更牢固地掌握本章内容。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到当时的生产力由低到高的变化规律,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对于不太重要或者大纲中没有重点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也要适当予以注意。要注意将本章内容和下一章夏商西周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区分、比较中寻找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理解本章内容,进而加深答题时的深度。
    另外,考生也要适当关注近年来的对于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不排除专家在出题时追求热点的心理,而这也正是考生显示自己知识面、拉开与别人差距的好机会。
        核心内容
    本章中的文化遗存的发现及其所代表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重大意义,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氏族公社中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划分、比较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另外,由于历史学科对生产力内容的重视,要注意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变化规律,记住每个时段标志性事件的时间、内容。
        命题预测
    本章内容在整个古代史中较其它章而言,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不是出题的重点篇章。出题的侧重点应该在选择题、名词解释上,一般不会出筒答题、材料分析题。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的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按照以往考研出题的规律来说,这部分内容一般会出一个名词解释;另外,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8-6 15: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是( ) A石器时代 B.史前时代 C.氏族公社 D.早期智人
    2.以下不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智人阶段的遗址的是( )A.北京人 B.马坝人 C.长阳人 D.丁村人
    3.以下不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的是( ) A.山顶洞人 B.柳江人 C.河套人 D.大荔人
    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堪称中华文明的两大摇篮,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回答4~6题:
    4.以下文化遗存不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5.以下文化遗存不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良渚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青莲岗文化
    6.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 ) A.玉器 B.磨制骨器 C.人工取火 D.干栏式建筑
    7.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的发明是当时手工韭的巨大成就,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 A.陶器 B石器 C.玉器
D.弓箭
    8 20世纪20年代初,以( )为旗帜的疑古思潮兴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反思 A.古史辩 B.回向三代 C.近代科学 D大同小康
    9.以下关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婚姻形态相应转变 C财产继承制度改变
D.这一转变是由经济关系变化引起的
    10.在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中,相传( )品尝百草,救民疾苦,发明了原始医药;“耕而作陶”,发明了原始制陶业;教人耕种,出现原始农业和原始文化
    A.黄帝 B.伏羲 C.炎帝 D.唐尧
    1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1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或评价是( )
①世袭成为一种札制②奴隶制度确立③原始社会终结④是历史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为研究我国5000多年前的建筑史及其宗教意义,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数据的文化遗址是 ( ) A.屈家岭文化 B.良渚文化 C.红山文化
D半坡文化
        二、名词解释1.北京人 2.山顶洞人 3.良渚文化 4.仰韶文化 5.氏族公社6.禅让 7.河姆渡文化
8.红山文化

        三、简答题:简要评析早期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7-8-6 16: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解析
    1.B【解析】此题在于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选项A,人类以石器为主要的劳动工具,在考古学上称为石器时代。选项B,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是史前时代,为正确答案。选项C,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生产数据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选项D,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学称之为早期智人阶段。
    2.A【解析】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学称之为早期智人阶段。选项A,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不属于这个范围。其它三个遗址皆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是早期智人阶段。
    3.D【解析】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学称之为晚期智人阶段。选项D,大荔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不属于这个范围。
    4.C【解析】C项红山文化主要发现于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不在黄河流域之列。
    5.B【解析】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最先发现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
    6.D【解析】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另外应注意在遗址中发现水井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
    7.A【解析】选项A,发明陶器符合题意。陶器的发明在当时意义重大,当时发明陶器与过定居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使用,有的还画上了各种图案与纹饰,还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引起吏学界关注。
    8.A【解析】从清朝末期起,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顾颉刚先生挺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开创“古史辩”派。
    9 D
10.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于远古传说中的人物的记忆。炎帝,姜姓。因以火德王,敌称炙帝。教人耕种,制定历日,又被尊称为神农氏。佚羲作八卦,教氏结网捕鱼、打猎。黄帝,号轩辕氏,图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考生一定要仔细地分清各个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样才不容易失分。
    11.D【解析】本题首先旨在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的基本功,即考生要概括出哪个年代是人工取火的年代,这是回答本题的前提,然后再对照选项即可得知选项D符合题意,应选。
    12.A【解析】这句话出自孔子的《礼记》礼运篇,说的是;现在的道义已经不再施行了,天下成为家天下,各自亲近自己的亲人.各自抚养自己的子女,食物物资归自己所有,贵族的世袭制成为社会规范。其意思就是:在当时社会,世袭制已经取代禅让制成为一种礼制,氏族制瓦解,私有制出现,原始社会终结,奴隶制度确立,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13.C
    二、名词解释
    1.北京人:北京猿人于1927年在北京用口店龙骨山洞穴中被发现,距今约70万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北京人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备人的性质,另一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又称之为猿人。通过比较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可以说明我国及邻近地区远古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另外北京人已会制作比较粗糙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初级阶段。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火,还能保留火种。北京人的文化遗物非常丰富,是我们了解远古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2.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山顶洞人基本消除了猿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相同,已会磨制石器,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水平也很高,并且掌握了人工钻木取火,渔猎和采集是山顶洞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活动。山项洞人已经开始进入了原始氏族公社的萌芽时期。山顶洞人文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最完整的一个文化,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数据。
    【解析】山顶洞人遗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人工钻木取火是考查山顶洞人的最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注意对于山顶洞人目前的研究动态。
    3.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距今约4000年到5300年。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在同一文明进程的原始文化中,表现出突出的特色。良渚文化的居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要营生手段,主要作物是水稻。它是黄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
    【解析】 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玉器的制作,也是考查良渚文化的主要目的。
    4.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于1921年因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制作陶器时,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解析】仰韶文化遗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应注意它作为名词解释来出题。
    5.氏族公社:它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会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
    6.禅让:传说古代实行的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栽:有尧举舜,舜举禹,禹先举奉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讲述他们登上部落首领位置后,选贤与能,把贤能者举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生前就让他辅住自己处理政务,死后便让他正式登上首领的位置。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远古时期最高权力转让方式,结合之后的王权继承复习。
    7.河姆渡文化:它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而得名,分早晚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500年。谈文化种植和饲养经济比较发达,骨器制作比较进步。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籼稻遗存,是世界土较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
    的是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另外,应注意在遗址中发现的水井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抓住以下几个知识点:时间、地点、稻米、干栏式建筑、水井遗迹,基本上就不会失分了。
    8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
    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解析】红山文化的发现意义重大,随着“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它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在史前时代的范国内应该是一个出题的热点。
    三、简答题
    【答案要点】(1)五帝时代,氏族公社之间、部落之间主要因为掠夺而冲突,一些亲近的部落就组织联盟,设置军事领袖,军事领袖由议事会选举产生。这种制度被称为“军事民主制”。军事领袖的权力由于战争的日益扩大,议事会由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变为统治机构。它们的成员拥有财富、土地、奴隶,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分化。接着监狱出现,军事首领演变为贵族。
    (2)尧舜禹时期,国家逐渐形成。战争更为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战争的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军事首领的权力。重大事务仍有议事会决定,而且,其间还有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禅让”。
    (3)禹时期,通过治水,经济发展;对外战争,扩大权力,议事会中平等的关系逐渐变为君臣关系,禹也就成了实际的国家君主了,此时已经离形成正规国家机器不远了。
    (4)启采用暴力手段,篡夺了益的王位,变禅让为世袭,“家天下”,接着启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军队、监狱,国家也就真正诞生了,原始社会解体。
    【解析】关于早期国家,史学界存在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史前未有国家组织,尧舜禹只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治水也是在这个范围,考生也可从这个角度来论述,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这道题包含多个知识点,“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议事会”、“原始社会末期的演变”,考生应注意这些知识点,并能适当补充内容
    正对第1章节的概况,复习建议及复习重点,上文给大家做了一些分析,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做好考前备考。
    新东方小编预祝各位考生2014考研顺利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6 02:01 , Processed in 0.07585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