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回复: 0

2015年教育学考研经典试题(第3套)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考研备考正当时,虽然距离考试的日子还很遥远,可是时光匆匆,千万不要等到临门一脚才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从现在开始把握时间,努力备考,且行且珍惜。尤其对于考研专业课来说,很多考生往往最后复习时间都很紧迫,很多知识点把握不到位,新东方在线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即使现在主攻公共课的复习,大家也可以偶尔学习一下专业课,让大脑休息一下。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广大考生奉上2015年教育学考研经典套题,通过做题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吧!
    2015年教育学考研经典套题(第3套)答案
      一、填空
    1、萌芽、独立、发展
    2、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
    8、教育、发展
    9、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10、优秀生、差生
    11、基础、集体、个人
    1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不定项选择
    1AC 2B 3ABCD 4ABCD 5D 6C 7C 8A 9A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四、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已去学习的方法。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榜样示范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5、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五、简答下列各题
    1、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讲授新教材。
    ④巩固新知识。⑤布置家庭作业。
    4、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③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
      六、论述题
    1、提示: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意义:发展学生智力是时代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成倍增长,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知识的陈旧率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总是要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实现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现代化生产只有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驾驭。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智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崐的工具,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识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识就愈牢固,运用知识就愈灵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崐的,这是由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是一个概念。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则是顺利完成这种反映的主观条件。知识与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力的转化物;作为智力活动原料的知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知识向智力的转化。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自已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的基础。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在教学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不是任何教学都可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学习,使之能自崐行去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2、提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转化,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这种心理内部矛盾就有受教育者对当前道德要求的反映与现有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
    外部教育的影响是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当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接受的态度时,外部的要求就会转化为受教育者自已的动机。并选择行为的方式,在活动中,这种动机就转化为行动。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中立或排斥的态度,外界影响也会在受教育者的心理上留下痕迹,或者使原来的道德心理结构更加巩固,或者引起对原有结构作某些调整。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教育者要注意做到:
    (1)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运用内部矛盾运动规律,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运动”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2)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要善于抓住思想矛盾转化的契机。
      七、实例分析:
    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
    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考研虽易,坚持不易,且行且hold住! 2015年考研的小伙伴儿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大家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做考研的逃兵,勇夺考研的桂冠,加油吧!我们新东方在线也会和大家一起努力,分享更多经验资料,传授更多方法技巧,请关注我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23:49 , Processed in 0.07424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