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回复: 0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指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实现一项政策目标,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调节对象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可以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对外管理几种类型。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这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产生失业,就需要运用扩张性的政策工具来刺激总需求。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时就需要运用紧缩性政策工具来抑制总需求。需求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是指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短期中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长期中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因此,供给管理主要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具体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通过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率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资和物价管理政策。之所以对收入进行管理,是因为通货膨胀有时由成本(工资)推进所造成的(参见成本推进的通胀)。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货膨胀。它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工资与物价指导线。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其他因素的变动,规定工资和物价上涨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企业和工会都要根据这一指导线来确定工资增长率,企业也必须据此确定产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如果违反,则以税收形式以示惩戒。二是工资物价的冻结。即政府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时期采用,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也被采用。三是税收刺激政策。即以税收来控制增长。
    指数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有:一是工资指数化。二是税收指数化。即根据物价指数自动调整个人收入调节税等。
    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向劳动者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二是完善劳动市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和增加各类就业介绍机构,为劳动的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而完全的信息,使劳动者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员工。三是协助工人进行流动。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流动,有利于劳动的合理配置与劳动者人尽其才,也能减少由于劳动力的地区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困难等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对工人流动的协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质帮助与鼓励。
    经济增长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励移民入境等;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二是资本积累。资本的积累主要来源于储蓄,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提高利率等途径来鼓励人们储蓄。三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四是计划化和平衡增长。现代经济中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增长是经济本身所要求的,国家的计划与协调要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3)对外管理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不仅要实现国内均衡,同时还要实现国际均衡,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对外管理是指通过对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劳务的国际输出和输入等进行管理和调节,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对外经济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对外投资政策和国际经济关系协调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 22:47 , Processed in 0.03566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