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回复: 0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货币的层次与乘数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货币的层次与乘数
   
    基础货币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银行体系的储备之和。我们用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R表示银行体系的储备,则B=C+R。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就是公众持有的纸币和硬币,也就是货币供给口径中的M0,是货币供给中的重要部分。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中的现金发行。银行体系的储备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还有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经济学家利用M1,M2,M3指标来观察货币供给需求的变动情况,讨论调节经济的对策。M1,M2,M3是依据不同的流动性特点对货币存量提出的范围界定指标。
    M1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狭义货币标识,它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和旅行支票等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由于M1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因而在货币量中居于核心地位。另外,M1以外的某些金融资产也可能较快地转换为狭义货币形态。例如,长期储蓄存款流动性很强,能够以很小的成本快速转变为现金或短期支票存款,因而各国一般在M1基础之上增加储蓄存款获得M2。依据类似道理,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资产,也能以较小成本较快变现,所以在M2基础上增加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短期流动资产得到M3。不同国家货币种类具体划分细节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和方式一致:都以资产流动性强弱作为确定标准,并以M字母加数字下标表示不同货币层次。
    我国货币量指标设计采用了国际通用规则,即依据金融资产对象流动性强弱划分狭义和广义货币,并采用M字母加数字下标表示不同货币层次。然而,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特点相适应,货币量具体分类方法也有特殊之处。我国货币量度量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是指经济中企业和居民手持的现金。单独设置现金层次是我国货币量度量体系的特色,它反映出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中,信用制度不够发达,现金在M1中所占比例较高,具有特殊重要性。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1与M2之差称为准货币。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所引起的相对于基础货币,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倍数。货币供给量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它是经济中现金与存款的总和,即货币供给量=现金+存款。如果用H表示基础货币,M表示货币供给量,m代表货币乘数,则有如下关系式:
    m= 或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 07:08 , Processed in 0.04244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