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9|回复: 2

2014考研备考:重磅推荐研友的数学经验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0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4~6月数学复习计划
  好久不写日记,文笔有些生疏了,若不能陈述明白,请各位见谅。当年在跨考考研论坛上接受过很多过来人的帮助。所以,现在觉得自己有必要写点什么以飨后人,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多厉害,只是觉得人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曾经得到的帮助不敢相忘,毕竟我去年此时也一如你们现在,一边羡慕着学长学姐们的金榜题名,一边感慨自己的苦逼考研复习生涯,并迫切地希望从学长学姐那里得到一些经验以及帮助,我深深地理解这份心情,也深深感受到此刻的你们对所谓经验宝典的依赖,期望着从这些上获得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但需要告诉你们,经验有其参考价值,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结合别人经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计划并坚决付诸实施。没有人不经过努力就能获得回报,我想每个人考上或考不上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考上的人必定付出了很多艰辛,这其中的困难也许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而没有考上的同学,也许,你们只是差那么一点点,说明也许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除了研究生,生命中总还有好多出路,在这里也顺便祝福你们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切顺利。》》考研数学复习指导

20151119031521245.jpg

20151119031521245.jpg

2014考研暑期:公共课全程复习指导
  那么我先自报家门,本科毕业于一所211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
  初试397 数学132,英语78,政治75,专业课112
  接下来我就以我的经验来全方位谈一谈我的考研历程,这是一场历时2年半的持久战,苦逼已不足以形容过程的艰辛,总结下来,要想考上,不仅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还要有甘当孤魂野鬼的坚定信念。
  首先说说专业的报考问题。对于我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跨考金融不能不算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毕竟,大学期间只学过一点点微积分,而且学得还很水,专业课是基本都不涉及,英语嘛,不能说劣势,但是100分的分值并不能拉开太大的差距。所以,在选择报考专业这方面我是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一度想报考西部经济中心的国民经济学,因为过了国家线便可进入复试,但是后来想想既然得研究理论,那不是违背了我考研的初衷了吗。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金融学院信用管理专业(虽然最终证明这个专业选择在今年的形势下很不靠谱,大家扎堆报考导致信管的分比学院金融高了 5分=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就着往年的录取分数选专业吧,无可厚非的,我自己甚至一直觉得报考金融学挤那独木桥的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么关于选专业应如何看待呢?事实上,这一点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自己把握不是很大,不是来自211,不是本专业,没有信息优势的同学们,未必一定要去挤金融学院的独木桥,事实上西财最nb的学院据说还是经济学院,也就是搞理论经济学的,分数一向不高,很适合这类考生报考,而且据说将来就业也都不错。那么对于对自己很有自信的考生,报考什么专业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如果一心想玩儿金融,那就学院金融,证期金融以及中心,随便挑,综合看来,中心最难,但是难也只是难在它的复试,但是中心算是精英教育了,在金融学中有点唯我独尊的架势。
  其次谈谈我的初试复习过程。
  个人觉得,整个考研初试阶段是一段持久的过程,若无一个战略性的方针以及计划予以指导,那么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结局,也许说的有点严重,但是最起码有可能是你做了大量无用功,事倍功半,而要知道,时间是很宝贵的。个人而言,我的战略是,考研初期“抓住重点,抓大放小”,对于一个外语专业的考生而言,数学和专业课应当是最担心的科目了,而事实也证明,得数学者得天下,至于专业课程,只要你认真背了的,最终的差距其实不会太大,好的120多,差的也很少有低于100的,正态分布的最高点应当在110-120的分数段了。在暑假前的这段日子里,即4-6月,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应当在 60%左右,不设上限,因为专业课,政治科目最终还是需要背诵,而英语也是识记型的科目,所以数学以外的其他科目应当花时间去理解,熟读,而不应现在就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那么这段时间,数学应当看些什么呢?
  我是这样安排的,数学课本同济6版全部看完,课后习题也要做完,复习全书最起码过了一遍,事实上,2个月的时间应当是刚好能完成这样的量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本科阶段就学过数学的朋友们,所以安排好时间,这两个月,做足上述两项工作,数学的基础也便算牢靠了。关于专业课,4-6月西方经济学两本书应当看上至少一遍了,课后习题可以对照着辅导书做,不会的问老师;政经两本书在这段时间只需要一个大概的了解,简而言之就是大略的翻看一遍,根据大纲把该划得重点划下来,最重要的是理解,马克思的有些观点还是需要你动动脑筋才能想清楚的。政治完全不用管,等到10月份开始都完全来得及。虽然我是英语专业的,但是也许我的英语复习经历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这段时间我根本没看英语,最后考试前也只是花了1-2个月看了看,所以这部分可以参考论坛上其他帖子的英语复习经验。
  好了上述大致是初试阶段关于专业报考以及4-6月份的一些复习计划,正如我所说,初试是个绝对漫长的过程,所以,区区2000字也只能说明冰山一角,接下来我还会花时间不断总结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按照时间表推出,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好了,连续码了两小时,有点小累,最近会再更新,这会儿先休息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14 09: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暑假数学复习计划
  初试期间,暑假这段时间是学习的黄金时光,为什么呢?首先,没课;其次,人少,所谓的人少是指宿舍里的人比较少,对你的干扰比较小;最后,时间很整,2个月的时间足够你制定一份足够完全的计划,各科都有。抓住这段黄金时光,给你带来的将是质的提升,另外,最好还是待学校里吧,在家自习什么的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是怎样一种不靠谱的状况。
  我就讲讲我去年暑假的安排。
  坦白讲,那段时间的生活可以用暗淡无光,行尸走肉,孤魂野鬼来形容。宿舍里到了7月份就只有我一个人了,宿舍另外一个考研的哥们儿回家复习去了,我自认没有这样的定力,最后还是选择待学校了。每天的日子三点一线,有时一天都说不上几句话,曾经我一个最经典的表述是今天食堂大妈问我饭够吗,我说够,于是,这大概就是我一天中说的唯一一句话或者说一个字了。暑假留在学校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当得了孤魂野鬼,这样每天10多个小时的专注学习将对你最后的考研成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说一下我暑假的作息。
  学校暑假安排很好,有空调教室,早上7点开门,晚上10点半关门,所以我早上7点半起床,用一上午的时间做660题,做完加订正加笔记总结,大概到11点半。中午回宿舍休息到2点,然后回教室,继续数学,看复习全书,每天看10-15页,看腻了就少看点,看得带劲儿就多看点。这些看下来大概也要到5点了,然后回宿舍休息到6点继续回教室看书,晚上的时间我用来看专业课,宏微观和政经,这段时间还是看教材,算是第二遍的开端了,这样到 10点,4个小时,基本可以使你看完宏观,微观,政经,社论各一章。看政经和社论时一定要对照大纲在书上做上标记。当然具体时间可以调整的,比如下午看专业课,晚上看数学都可以的,起一个调节作用。但是专业课的4小时一定要保证,不能偏科,数学花6小时大概也够多了。
  首先,明确暑假学习的目标。
  这段整时间最适合用来巩固数学和专业课的学习。楼主在上一篇帖子已经谈过4-6月份的学习安排,数学书和复习全书得过一遍,专业课最好也过一遍。那么暑假就是验收你学习效果以及进行下一步夯实巩固的最佳时机了。在数学上,我买了3本书,《数学三基础过关660题》、《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与统计辅导讲义》。毫不夸张的讲,这三本书配合全书,你都能搞定,我说的搞定是基本搞清代表性题目的意思,没有盲点,那么即便数学现在仍然是零基础,最起码120也有保障,因为你要弄明白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三的特点,覆盖面广,难度系数却不大,因此针对这一点作出的复习的特点应该是量大,基础,不刻意钻研难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很难的题目,你搞不懂也没关系,考试不考是个大概率事件,“抓住基础”是必须时刻牢记的思想。那么,现在说说那三本教材,660题,全都是填空与选择题,里面的题目难易分布恰当,大多是比较基础的题目,因此,这本书算是夯实基础的绝佳辅导书,同时,虽然都是填空和选择,但只要你会用,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也会对计算和大题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很喜欢这本书的答案,讲解很详细,里面有些题目考得知识点是一样的,这就有利于你自己的总结,对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去理解,有利于对这个知识点的完全把握,同时,一般重复出现的知识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那这本书的进度,我是这样安排的,数三分三个部分,高数,线代和概率统计,660的排版是三个部分的选择题放在前面,三个部分的填空题放在后面,我不喜欢一直做选择,所以我的安排是,每天做高数,线代,概率的填空选择各5道,这部分的题量大概3小时能完成,加上总结订正的过程4小时足够了,所以一个上午搞完这部分是没问题的。
  如果能坚持,少则15天,多则20天,这本书一定能够搞定的。用20天的时间夯实基础,绝对不是赔本买卖,肯定比上所谓的基础班好多了。对了,提醒一下,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因为数学遗忘性很快,可以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遗漏或误解的知识点,我一共整理了4大本数学笔记,最后一段时间全是看这些,基本也相当于自己量身定做了一本自己的复习全书了。线代辅导讲义和概率辅导讲义这两本书我虽然买了,但是暑假还是没有看,但不要以为没有用,到后面的复习这两本书起到了其他一切辅导书起不到的作用,这是后话。暑假期间主要是看完了660题和复习全书第二遍。说到复习全书,没什么好讲的,就是一口一口把这部大部头啃完,不要着急,我每天看10-15页,一个暑假肯定可以搞定,不过还是那句话,你看的东西一定要形成笔记,不能鸟儿飞过,天空只留下飞的过痕迹。此外,我暑假后期上了我们学校自己班的数学辅导班,是一位理学院的副院长给我们讲的,感觉起到了不错的总结归纳作用,在这里还是建议报个10天左右的数学辅导班,但也不是必须,看你个人的进度和复习效果了。
  然后说说专业课。
  西财的专业课确实坑爹,四本书,“居然还考政经!”我想这是很多考生报考西财时的烦恼与困惑。但其实,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考政经,缩小了跨专业考生与专业考生的区别,政经大家都没学过,但学校从去年开始给了大纲,所以,在政经的复习上,可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你看的多一点,背的熟一点,得的分就高一点,这与专业是没关系的,所以,对跨专业考生来说,政经与大纲是我们的福音!战略上予以重视,行动上就要予以配合。宏微观与政经的时间分配大概是这样的,前期宏微观多一点,因为宏微观虽说也要记忆,但是理解性更多,很多跨专业考生惧怕的也就是宏微观专业基础上与本专业考生的差距。因此前期多看看宏观,对照大纲多做整理,搞清大纲的每个点,形成笔记也是最终成果形式。遇到不会的,建议查找书本,如果找不到建议查一查一些国外的教材,如曼昆宏观经济学,和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楼主深深感谢这两位国外的大神对我的帮助,起码在促进学生理解上,国外教材做的比老高那本要好了。那么暑假期间,我是晚上6-10点4个小时花在专业课上,时间大概是3小时宏微观,1小时政经和社论,三小时宏微观需要做一下工作,对照大纲看课本,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宏微观各看一章。1小时的政经和社论是这样安排得,先对照大纲看课本,该划得划,暑假看政经,做到理解加熟读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背,背了就忘,浪费时间,所以,1小时各划完一章也是足够的。总而言之,暑假专业课的复习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一本对照大纲做的宏微观笔记,一本划得面目全非的政治经济学。暑假之后宏微观第三遍,政经开始对照大纲整理并背诵,这是后话。
  最后英语和政治的复习。
  英语我没怎么花时间,大概就是做了做真题,可以每周抽出一两天时间看看英语黄宝书,我只做了往年真题,没必要背单词,把往年真题里的单词搞定也不错了。政治我8月份报了个辅导班,很基础,真的很基础,什么都讲,什么都没听进去,建议报基础班还是省了吧,以后可以报个押题班就行了。
  这是我的考研经验的第二部分—暑假复习,这段时间的复习拼的不是别的,就是毅力与恒心,毅力强者定当有所收获!我的信念是,宁当暑假两个月的孤魂野鬼,行尸走肉,不当半年后的考研失败者。
  接下来还有关于我的一些暑假后的复习安排。诸位静候,近期一定憋出来,真心希望这些能对你们有一丝借鉴与参考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4 1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8~10月数学复习思路
  这篇文章本是写给自己一个同学的妹妹的,现在正好抄送到论坛上,很有时效性,大家看在码字不易上,顶一个吧!
  Hi,我是西财一名准研究生,2012年研究生初试397分,其中数学132。由于本科学习英语,我基本以零数学基础的姿态准备复习,因此我想我都能考到132,你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毫无问题的,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be confident。我就讲讲我复习数学的一点想法,主要是宏观方面,因为复习数学战线拉得很长,没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是很难着手的。希望我的一点数学复习经验能够稍微帮到你,那么我费心写这篇东西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朋友,距离2013年还有170天左右,该抓紧时间了。接近半年的时间,还是大有可为的。
  考金融研究生,毫无疑问最重要的还是数学了。那么这段时间应该怎么有效利用并且收到较好的效果呢?我想这个复习总体思想可以总结为2句话,按部就班,缩短周期。相信你手头上的数学辅导书已经全都准备好了,大致是以下几本,《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题》《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与统计辅导讲义》,虽然复习全书已经囊括了线代和概率这两部分,但是后两本书我还是强烈推荐,因为这两本书讲得通俗透彻,在线代和概率这两方面都讲得比全书要好,但是它们的作用应该体现在数学复习的后程,即二轮复习的阶段。至于具体复习进度我就分月份来做一个大概的计划。
  听说你复习全书还没开始?没有问题,从8月份开始也还是来得及的,我当初也不过从暑假开始复习全书,只要每天能够达到自己的计划量,中间尽可能少的间断,这个复习进度和效果是能够保证的。关于数学复习的次序,我个人认为按照如下顺序来比较人性化,线代,高数,概率。为什么呢?因为线代的内容较少,且可算得上是数学三门中最为简单的一门了,因此前期花不多的时间搞定全书的线代部分,是很涨士气的,也有利于更好地安排后期的数学复习。至于完成整个数学部分的一轮复习,大概会花上2个半月的时间。因此数学一轮复习的时间可以放在8-10月。
  我当时的作息时间是8:00 am----11:30,2:00pm-----5:00pm,晚上7:00---10:00,数学的时间分配在整个上午和下午的一部分。
  整个上午都用来做660题,660题的意义在于夯实基础,把握概念尤其是高数上部分概念的准确含义!那么具体660题要怎么做呢?每天上午完成数学三个部分的题目各5道,就按照书上的顺序来,从选择开始。须每天都保质保量完成,做完整本660题大概需要1个半月的时间,相信这本书做下来,对你的数学基础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据我的经验,8:00---11:30的时间3个半小时的时间段几乎完全契合660题15道题的完成,这个完成包括,做题,对答案,弄明白,整理上错题集。在这里有必要提及错题集的重要性,随着后期数学复习周期的缩短,必定不可能再大范围的扫题,因此翻看错题集是后期复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此举意在抓住重点,节省后程复习时间。660题虽说基础,但是其实某些题目还是比较绕弯子的,因此遇到不会的也不用担心,想当年我做高数部分的题目正确率也就50%吧,但是对完答案以后要把之前遗漏的概念搞搞清楚,错题集上一定要体现出来,概念的重要部分要用红笔标注。同时,看着自己厚厚的那本错题集,想必也有些许的成就感了,面对数学,更有自信。至于做完660题后的上午时间的分配,你可以把上午的时间也用来看全书,或者分配给其他科目,依个人情况而定。
  下午该做复习全书了,我的原则是每天下午做复习全书10页,根据复习章节的难易程度,可以适当地增减页数。第一遍的全书复习的原则是看懂就行,全书还是比较难得,没有谁能每道题都会,即便看答案也要皱眉思索一会儿才行,因此不要畏难,遇到不会的题目就看答案,把自己认为有代表性的重要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便于今后看到时能举一反三。
  上文提及顺序,线代先行,务必配合课本看全书线代部分,线代的特色是概念繁多,需要记忆,但是本质却不难。概念部分的把握是线代复习的重中之重,所以一旦看全书时遇到概念的盲点,一定要重视,全书上的看不懂就查找课本,即同济版本的教材。这段时间除了660题,不需要做其他题目,因为全书的各种题目已经够坑爹的了。
  线代那点内容,大概20天内就能搞定,然后接下来就可以高数的复习了,高数的复习方针也是全书结合课本,课本尤其重要!尤其是课本上某些定理的证明一定要看懂,几年前就曾直接出过一条证明题,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完全是书本上的原题。关于高数复习的细节问题,也是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如复习的重点章节的确定,需要自己把握,这几年的趋势是高数上册作为出题重点,最好到网上搜一本数学三大纲(已附于文章后)对照着复习,避免做无用功,要知道,高数很多章节是不考的,如空间几何等。40天的时间应该能搞定全书高数部分了。
  关于概率,入了门的觉得很简单,不入门的觉得很艰难。其实数三对概率的要求并不高,就考到假设检验那部分,你甚至难以想象这两年的概率部分大题考得有多么的弱智,所以概率重基础,你不必有太大心理负担。概率的一个特点就是也许你搞不懂这道题目的意思,但是却可以完全做对。学会利用好这一特点在应试中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建议是搞清楚做题的步骤,依葫芦画瓢,可以起到短期内做题的水平。当然概率中要记的公式很多,尤其是后面的概率分布,什么t分布,x2分布等等,务必花时间去背,没有这些公式也就没有做对题目的可能。
  我啰嗦了半天,主要是讲8-10月这两个月的数学复习顺序和方法,不知多大程度上能对你起到参考作用,但是以下几个关键词我想是四海之内皆准,数学基础不佳者必须记住的。基础,概念,书本,做题,错题集,以及一个沉重的必胜的信念。10月之后的安排基本上是一轮复习的翻版,然而复习周期却缩短了,如果你觉得上面说的对你有些许参考作用,我会继续将后期的复习步骤通过文本的方式赘述于你。最后送你一句话,在我考研最艰难的时候,正是它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相关推荐:2014考研复习全程规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21:02 , Processed in 0.073192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