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去年从7月份开始复习数学,历时半年,最后考了71分(数学一).虽不算高,但总算没有拖总分的后腿.本文是以我自己的复习经历为基础,和大家探讨一下数学基础不好者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人的数学底子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我以前上大学时学的是生物方面的专业,对数学要求本来就不高,用的是相当于数学二的教材,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没学.不仅如此,而且由于本人自己当年太不争气,过分贪玩,根本没在数学上下什么功夫.只觉得这门课面目可憎,枯燥无味之至,一到数学课,不是睡大觉,就是逃了课出去鬼混.结果三个学期的数学,本人有两个学期挂了红灯,是经过补考,在老师的怜悯下才稀里糊涂地拿到学分的.唉,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上对不起天地,下对不起老师啊!之所以披露这一段丢人现眼的历史,是为了告诉大家,不管你的数学基础有多差,只要肯下功夫,照样是可以学好它的,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毕业后,本以为这一辈子不会再与数学有任何瓜葛了.可是……唉,造化弄人哪!细节在这里不想多谈,以免浪费大家的上网费;总之,工作了近一年以后,我就铁了心要考研了.并且,我还心血来潮,决定放弃原专业,改考计算机.当时我并不知道计算机有多热门,只是觉得不考个好专业对不起自己.经济类完全不懂,计算机吗勉强算懂一点,会操作(虽然以前没有把仅有的一点电脑知识用在正道上),就这么定了.于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与数学这位老朋友又见面了.6月下旬,我拜访了一位在南理工计算机系读研的老乡,她郑重地向我推荐了陈文灯老师的《数学复习指南》.我想过来人的意见不会错,就解囊支持了陈老师一回.另外又购买了一份1987到2000的数学一真题和解答,就回到了单位.
"妈的,我就不信我堂堂的大侠'一具'能被小小数学难倒!"第二天早上,我怀揣《数学复习指南》上班时,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从那以后,我上班的所有空闲时间,包括中午休息,就全部被数学占领了.一有空,我就拿出书,精神进入高度集中状态,物我两忘.反正也不想继续在老总手下干了,管他们怎么说去.于是,每天中午,单位里新来的大学生们便分为两部分:几个男的吃完午餐后,纷纷掏出各种辅导书,有英语、数学及政治等,在一个房间中用功;而女的则全部在隔壁办公室睡大觉,场面很是有意思.就全社会而言女性的成就远远比不上男性,想来也不能完全怪外部环境吧.
这本《数学复习指南》的名气果然不是吹出来的.以我这样低劣的数学基础,居然第一遍就能看懂个八成.我看得很仔细,对其中的每一道例题都不放过.一开始有不少题都整不明白,没办法,以后再说吧,反正重要的知识点是绝对不能有遗漏的.每看完一章,就做后面附的练习题.这些题只是针对本章的知识点而出,没什么综合性,难度也不高.我看过第一遍后,照着例题依葫芦画瓢可以做出六七成,显然还是不够.这时我有了一点信心,认为经过认真复习后,过线 (2000年51分)是能够做到的.
第一遍复习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数学复习指南》读完后,我便试着做了几套真题,从1987年开始往后做.那时候的题目真是温柔,毫不夸张的说.想不到竟然能拿到70多分.当时我也不懂得什么复习计划,反正是觉得做数学题目很舒服,比抽鸦片还过瘾,于是就一直做下去了.一直做到2000年,虽然题目一年比一年难,但我的得分却始终不低,除了1998年以外,都能及格.当然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历年的题型有的很接近,比如求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以及中值定理的证明题几乎每年都考,到后来摸清了做题的门道就不难了,这些门道在陈文灯的书里都有叙述.第二是有不少题在《数学复习指南》中作为例题出现过,自然会做.不管怎样,十几套题目做下来,我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数学真是太简单了,我果然是天才!"我大言不惭地对正在苦背单词的同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