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回复: 0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与2012年大纲毛中特对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与2012年大纲毛中特对比如下,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收录整理,希望对考生2013考研报考有所帮助。
温馨提醒:2013考研考生可随时关注2013考研大纲解析专题,新东方考研名师将会对2013年考研大纲进行深度解析及指导如何进行各科后续备考,敬请关注收藏。

    部分
   
章节
2012
2013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考查重点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本章无变化。1.2.3.4节的命题方式多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第5节科学发展观是本章的重点,可以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以分析题形式考查。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本章无变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属于基本考点,考试中会有所体现,但不会独立以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注意把握本章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本章无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考试必然会覆盖到,并且会以多种形式即单选、多选的形式进行考查,必须理解、把握本章中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联系,并进行准确记忆。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本章无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考试必然会涉及到,主要会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考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小,需认真把握本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本章无变化。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属于基本考点,其中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本章重点,除选择题外存在着出分析题的可能性。注意把握本章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章无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属于基本考点,考试中会有所体现,预计2013年以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的可能性较小,但会作为背景特征和其它知识点相结合进行考查,注意把握本章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本章无变化。本章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2009年已作为分析题考查过,预计2013年再出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小。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本章无变化。本章在毛中特课程中地位非常重要,是材料分析题考查的重点章节。
    常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表现、实现形式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能会以分析题形式考查,这两个知识点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建议考生重点掌握。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五个知识点都是材料分析题考点,望考生认真备战。
    题型分布:本章考点多,题型杂,所有题型都出现过,考生应特别注意,把握重点。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本章无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基本考点,主要出选择题,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依法治国和政治体制改革。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本章无变化。本章主要出选择题。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本章略有变化。即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语言表述更简洁,实质内容无变化。本章是材料分析题考查的重点章节。
    重要知识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问题。
    题型分布:选择题与分析题都曾考查过,考生应特别注意,把握民生热点问题。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本章无变化。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本章无变化。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本章无变化。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本章无变化。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详细分析请参见《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6 21:55 , Processed in 0.05352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