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回复: 0

天津财经大学第十四章 金融与经济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3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是非判断题
  1、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合理配置和适度开发金融资源。
  2、金融深化是指国家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渡干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名词解释
  金融相关比率 金融深化导管效应金融约束论
  三、简述题
  1、什么是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主要有哪些弊端?
  2、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3、发展中国家自由化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一、 是非判断题
  1、√
  2、√
  二、名词解释
  1、金融相关比率:即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全部实物资产可用当期国民生产总值表示,而金融资产主要包括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和外国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
   2、金融深化:是指发展中国家解除金融抑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金融发展,最终实现金融自由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3、导管效应:在投资不可细分的假设下,内部储蓄的增加,导致内源融资型投资上升。麦金农将货币的实际利率对投资的这种正向影响称作货币的“导管效应”——货币在一定条件下是资本积累的一个导管,而不是实物资本的替代资产。
  4、金融约束论:金融市场失灵本质上是信息失灵,它导致了金融市场交易制度难以有效运行,必须由政府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来保证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
   三、简述题
   1、答:麦金农和肖等人提出了金融抑制的概念,他们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形式单一、金融管制过多和金融效率低下等现象概括为金融抑制。
   根据麦金农和肖等人的观点,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负收入效应。许多奉行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作为实际货币余额M/P的持有者和使用者,公众和企业为避免承受物价上涨的损失,就会减少货币形式的储蓄。
  (2)负储蓄效应。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工具品种单一、数量少的问题,甚至许多地方仍然停留在物物交换的阶段。
   (3)负投资效应。金融抑制限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传统部门的投资,农业投资的减少致使农业产出下降,增加了这些国家对粮食和原材料进口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相当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外援来满足;本币的高估和对小生产者贷款的限制,严重阻碍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这使得经济的对外依赖进一步提高。
  (4)负就业效应。除了负收入和负投资效应所造成就业机会的减少以外,金融抑制对传统部门的抑制也是造成负就业效应的重要原因。
   2、答:爱德华?肖将金融深化对经济的影响归纳为金融深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收入效应。肖所谓的收入效应,是指实际货币余额的增长,从而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2)储蓄效应。金融深化的储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收入效应引起的,即金融深化引起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在储蓄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储蓄总额也将按一定比例相应增加;二是金融深化提高了货币的实际收益率,从而鼓励人们的储蓄行为,导致整个经济储蓄倾向的提高。
  (3)投资效应。投资效应也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储蓄效应增加了投资的总额,金融中介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在更大范围内、更方便地筹资;二是金融的增长提高了投资的效率,使社会的投资效率得以提高。
  (4)就业效应。由于货币实际收益率的上升导致投资者资金成本的提高,因此投资者将倾向于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代替资本密集型的生产以节约资本的使用,这样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将得到提高。
  (5)稳定效应。通过采取适宜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改善国内储蓄流量和国际收支情况,就使得经济对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援助等方面的波动可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6)减少因政府干预带来的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条件下,常常伴有信贷和外汇的配给政策,这些政策繁杂的管理措施效率低下,且为政府实权部门贪污腐败创造了条件,而取消各项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有利于铲除腐败的部分根源。
  总之,爱德华?肖认为金融自由化改革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挥良性作用,促进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改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增长。
   3、答: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展状况是相当不平衡的,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在那些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国家里,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政策,高的通货膨胀率容易导致高利率和实际汇率浮动,从而使得资金出现不规则的流动,进而引起许多企业和银行的破产。
  (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是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假若一国的价格仍然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在这种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资金流动就会被错误的价格信号所误导,结果出现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
  (4)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四、论述题
  1、答:改革的重点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1)金融机构多元化。主要包括国有金融机构产权改革,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准入。其中尤以产权改革为重,例如在银行业,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其中建设银行已成功上市,未来其他国有银行也将逐步进行改革。
  (2)金融服务多样化。要继续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同时扩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投入力度。
  (3)金融工具多样化。发展银行信贷以外的股票、债券、期货等,丰富投资手段,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注重衍生工具创新,为金融机构本身和客户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4)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同业拆借市场等货币市场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来达到成熟和完善。
  (5)推动利率市场化。目前在同业拆借行、国债市场已初步构建按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机制。存、贷款利率改革已经开始,将来的目标是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6)促进汇率自由化。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及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汇率弹性较以前已有很大改善,今后的汇率制度还可以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
  (7)构建金融管理机制。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金融调控体系,适时运用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给量。加大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形成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8)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要顺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放松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与国际上建立起广泛的、多层次的金融合作。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我国已有的改革成果并非都是一步到位的,其中有过程、有波折,甚至有反复,还有相当一部分改革尚未到位或远未到位,而且已进行的改革仍要接受未来实践的检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02:54 , Processed in 0.08095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