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回复: 0

天津财经大学第十一章 货币供给与需求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3 2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填空题
  1、所谓“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自变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________,他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现金余额说由剑桥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__首先提出。著名的剑桥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在剑桥方程式中,k表示的是____________的比例。
  6、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当收入水平上升时,____________动机和____________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增加。
  8、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总财富分为__ _________和_____ _______。
  9、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作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的收入是一种 ___________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需求含义所包括的内容是()
  A、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 B、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C、货币需求就是对货币的占有欲望 D、仅指人们持有货币的能力
  E、仅指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需求
  2、基础货币包括()
  A、流通中现金B、银行存款准备金C、金币D、本位币E、外币
  3、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
  A、法定存款准备率 B、超额准备率C、现金漏损率 D、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转化率 E、资本充足率
  4、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 C、投机性动机 D、收藏动机 E、货币兑换动机
  三、是非判断题
  1、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而不考虑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持有货币。()
  2、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
  3、MV=PT是现金余额说的方程式。 ()
  4、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认为,“恒久性收入”的概念是一个不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纯物质化的概念。()
  5、在一般情况下,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
  6、在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中,货币供给总量通常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
  7、一般来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 ()
  8、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四、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真实(实际)货币需求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流动性陷阱货币均衡货币非均衡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五、简述题
  1、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
  2、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3、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4、如何理解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体?
  5、简述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6、费雪的现金交易说与剑桥的现金余额说的区别何在?
  六、论述题
  1、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如何调整货币失衡
  3、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
  一、填空题
  1、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 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2、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其他变量
  3、费雪、MV=PT
  4、马歇尔、 M=kPY
  5、以货币形态持有的备用购买力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
  6、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7、交易动机、预防动机
  8、人力收入、物质收入
  9、持久性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
  3、ABCD
   4、ABC
  三、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名词解释
  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需求: 所谓货币需求,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们希望得到或持有;二是有能力得到或持有。
  3.名义货币需求:所谓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量。
  4.真实(实际)货币需求:真实货币需求是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求。
  5.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而形成的存款。
  6.派生存款;是指银行用转帐方式发放贷款时所创造的存款。
  7.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8.基础货币:流通中现金与银行准备金之和即为基础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
  9.交易性货币需求: 是指人们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这是由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导致的一种需求。
  10.预防性货币需求:指企业和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所需要的货币,称为预防性货币需求。
  11.投机性货币需求: 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而不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强调了利率在需求中的影响。
  12.流动性陷阱: 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贮存起来。
  13.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
  14.货币非均衡: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偏离了货币需求,即货币供给大于或小于货币需求,则称之为货币供求失衡或货币非均衡。
  15.社会总需求: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表现为货币购买力总额。
  16社会总供给: 指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可供商品总量,是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之和。
  五、简述题
  1、答:
  (1)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
  (2)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3)银行超额准备金率;
  (4)流通中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
  (5)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
  2、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答: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的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中。接受这笔新存款的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准备金。它在保留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又可将超额准备金部分用于发放贷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出大量存款。
  3、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答:由于存款货币的变动与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乘数或倍数关系,我们设M为货币供给量,B是基础货币,K为货币乘数,则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为:M=B?K
  从该模型看出,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基本上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
  4、如何理解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体?
  答: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货币基本上是由银行创造的,如现金、存款、银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尤其是作为可以直接用于购买与支付的M1,绝大部分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产生的。银行供给货币的活动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部门进行,二者在货币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银行是货币供应的主体。
  5、简述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答:这些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收入水平
   (2)消费倾向
   (3)利息率水平
   (4)信用的发达程度
   (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
   (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6、费雪的现金交易说与剑桥的现金余额说的区别何在?
  答: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但实际上两个方程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有: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看中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人们称费雪方程式为现金交易方程式,而剑桥方程式为现金余额方程式。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同时,若商品交易量和价格既定,也可在固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的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强调的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六、论述题
  1、答:
  凯恩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了货币需求,并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进行了详细分析。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个:
  (1)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性需求指人们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这是由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导致的一种需求。这一货币需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2)预防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指企业和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3)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凯恩斯强调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影响,该项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2.答:
  调整货币失衡有四步工作要做。第一步是分清失衡的类型,即货币供给量究竟是大于还是小于货币需求量;第二步是分析失衡的原因所在;第三步是要有不同的策略;第四步是采取行动。这里主要谈第三步工作即对策问题。
  (1)供应型调节。所谓“供应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
  (2)需求型调节。所谓“需求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
  (3)混合型调节。所谓“混合型调节”, 是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的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的增大货币需求量,而是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二者双管齐下,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
  (4)逆向型调节。所谓“逆向型调节”,是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中央银行不是采取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采取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均衡。
  3、答:
  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货币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有着内在联系。在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的情况下,根据公式:
  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数量×商品平均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可得下式:货币供给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销售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上方左式即表示社会总需求,右方正好表示社会可供商品总量,两方处于真正的平衡状态。这就是说,货币供求如果处于平衡状态,社会总供求也可取得真正的平衡。即:
  消费资料需求+生产资料需求=消费资料供给+生产资料供给
  如果是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可得下式:
  货币供给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这说明,当货币供给总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会发生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冲击市场和经济的稳定。当然也可能出现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问题,将会形成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由于货币供给不足,社会可供商品的价值难以实现,物价下降,生产收缩,从而影响生产的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23:53 , Processed in 0.07007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