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备战2011考研政治:马哲高分超强笔记十九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不等于主观,客体不等于客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的主体为现实的人,唯心主义认为主体为精神,旧唯物主义认为是抽象的人。
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主体,既含有主观的成分,又包括客观的东西(人的肉体等),因而主体包含了主观和客观两部分。所以主体不仅仅是主观,还包括了客观。
客体(对象)不等于客观,是进入实践活动范围的对象。客体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关系:(1)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2)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马克思“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
主体的对象化和客体的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过程。主体的对象化(或客体化)是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客体非对象化(或主体化)是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即客体失去了对象化的形式而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含着: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认识关系(反映和被反映),价值关系(需要和满足需要),审美关系(欣赏和被欣赏)。这里实践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考研政治第十三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布局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8 06:26 , Processed in 0.03406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