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题号
| 分数
| 真 题
| 新东方在线考研政治讲义
及内部材料
|
21
| | 多选题第
5
题
| 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二页。题目参加任之二弟127页第四题。
|
22
| | 多选题第
6
题
| 22. 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30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
23
| | 多选题第
7
题
| 2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83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题目参见任之二158页262—265题
|
24
| | 多选题第
8
题
| 2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83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第121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题目参见任之二第168页第363题,基本为原题。
|
25
| | 多选题第
9
题
| 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讲义毛特分册第115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
26
| | 多选题第
10
题
| 26.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0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具有依赖性
C。民主阶级的荒谬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9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仍然是封建阶段。考题参见任之二225页28题,基本为原题。
|
27
| | 多选题第
11
题
| 27、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指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指明了革命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依据是()
A 中国内外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 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
C 中国革命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
D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24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
28
| | 多选题第
12
题
| 28、1942年一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战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包括()
A 又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 发展进步、中间势力,孤立敌对势力。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31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考题见任之二209页第108题。选项C属于当时国内处理阶级斗争的对策,固然不选。
|
29
| | 多选题第
13
题
| 29、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主的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 国民党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 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 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 国统区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冲刺班近现代史分册第38页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
|
30
| | 多选题第
14
题
| 30、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归祖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走回归祖国这条路,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息,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不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有追随先烈的足迹,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际的封锁,经过风风雨雨春秋,让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新时期宏扬爱国主义有什么启示:()
A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 个人理想要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 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 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政治强化班思想和法律基础分册讲义第4划横线重要知识点处。考题见任之二277页16题。
|
31
| | 多选题第
15
题
| 31.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
A 人身自由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宗教自由
D政治自由
| 考题见任之二287页118题。
|
32
| | 多选题第
16
题
| 32、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重要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有()
A 宏扬党的优良作风
B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C 做好基层打基础工作
D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时政20题讲义。
|
33
| | 多选题第
17
题
| 33、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2009年8月2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注着中国东盟历时7年之久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已完成,该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A 确保中国对外第一个自贸区在2010年全面完成
B 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到更高水平
C 为地区与全球经济复苏做出重大贡献
D 为东亚自由贸易区建成提供法律保障
| 考点参见新东方网络课堂时政20题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