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回复: 3

2011年考研统考法硕(非法学)综合课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3 17: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生注意:所有大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12世纪至16世纪是罗马法的复兴时期,出现了以研究罗马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学派别( )
          A、历史法学派 B、注释法学派 C、自然法学派 D、实证主义法学派
          2、在法的本质学说上主张民族精神论的是( )
          A、西塞罗 B、罗斯科·庞德 C、萨维尼 D、罗尔斯
          3、下列属于英美法系的是( )
          A、路易斯安那州 B、魁北克省 C、苏格兰 D、爱尔兰
          4、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作用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甲说:“法律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本人和他人的行为。”
          B、乙说:“法律的教育作用的的对象是一般人和犯罪人的行为。”
          C、丙说:“法律的效力性评价是指法院及其法官、仲裁机构及其仲裁人员、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对人们行为所做的裁判或决定。”
          D、丁说:“法律有时候也调整被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5、下列不能提出法律案的是( )
          A、省级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6、下列关于法律效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通过以后,凡是未经公布的,一律无效,但是一经公布就产生效力
          B、我国的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是“从新原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只在有海关的地方生效,因为它只在这些地方适用
          7、下列属于行政法的是( )
          A、《国家机关组织法》 B、《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 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8、关于法律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法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制定”属于准用性规范
          B、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做一定的行为。
          C、法律规则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传统的观念认为法律规则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
          D、任意性规则在公法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9、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10、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
          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指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D、为了不受法律制裁而不违法的状态是守法的最低状态
          11、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
          A、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
          B、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
          C、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D、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12、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法律解释作为法律职业技术的核心在任何有法律职业的国家中,其规则和标准没有不同
          B、法律解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释者往往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C、法律解释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然存在于法律适用之中
          D、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因此,它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不具有客观性
          13、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段话表明( )。
          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
          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4、关于技术法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技术规范上升为法律后,称为技术法规
          B、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社会规范
          C、有些技术法规不具有国家意志性
          D、技术法规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关于法的分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解决一般法与特别法冲突的原则是一般法优于特别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是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律所作的划分
          C、英美法系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 D、从一定意义上讲,法的历史类型、法的渊源和法系等都可以看作是对法的分类
          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17、在我国,决定济南市泉城路戒严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公安部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村委会每届任期3年,村委会成员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B、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
          C、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如有1/10以上的村民的提议,应召集村民会议
          D、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委会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19、有权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D、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20、下列关于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错误论述为( )。
          A、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我国间接选举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B、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符合国情需要,有利于发扬基层人民民主
          C、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代会选举产生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21、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提法正确的是( )。
          A、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全面修改 B、审定是宪法修改的必经程序之一
          C、我国1993年宪法修正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是对宪法的无形修改
          D、提案是宪法修改的必经程序之一
          22、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能够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是( )。
          A、森林、矿藏、水流 B、野生动植物、草原、滩涂
          C、森林、草原、荒地 D、野生动植物、草原、水流
          2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请解释宪法:(一)中央或地方机关,于其行使职权,适用法律与命令发生有抵触宪法之疑义者;(二)人民、法人或政党于其宪法上所保障之权利,遭受不法侵害,经依法定程序提起诉讼,对于确定终局裁判所适用之法律或命令发生有抵触宪法之疑义者。”这个条文确定的违宪审查方式是( )。
          A、第一项为抽象审查,第二项为具体审查 B、第一项为具体审查,第二项为抽象审查
          C、第一、二项均为抽象审查 D、第一、二项均为具体审查
          24、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 )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
          A、言论自由 B、迁徙自由 C、公民的人格尊严 D、宗教信仰自由
          2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休息的权利。 A、公民;公民 B、劳动者;公民 C、人民;劳动者 D、 公民;劳动者
          26、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 )。
          A、 全体选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 B、 全体选民的2/3投票选举有效
          C、 全体选民投票选举有效 D、 全体选民的3/5投票选举有效
          27、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A、 1/4,2/3 B、 1/3,2/3 C、 1/5,2/3 D、 1/4,1/2
          2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 )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 )的权利和利益。
          A、 正当的;正当的 B、 合法的;合法的 C、 合法的;正当的 D、 正当的;合法的
          29、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区公所是我国( )。 A、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B、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C、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D、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30、按照澳门基本法的规定,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条件不包括( )。
          A、年满40周岁 B、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
          C、在外国无居留权 D、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31、某县为壮族自治县,依照宪法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人选应当符合下列哪一规定? ( )
          A、由壮族的公民担任主任B、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副主任
          C、主任必须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其他民族的公民可担任副主任
          D、主任或副主任中有壮族公民即可
          32、秦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 )。
          A、刑部 B、大理寺 C、廷尉 D、司寇
          33、在中国历史上,最先确立12篇体例的法典是(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34、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 )。
          A、傅 B、别 C、质 D、剂
          35、“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是( )。 A、《晋律》 B、《北魏律》 C、《陈律》 D、《曹魏律》
          36、条法事类的法典编纂方法始于( )。 A、汉代 B、南宋 C、唐代 D、北宋
          37、春秋时期反对郑国铸刑书的守旧势力的代表人物是( )。
          A、李悝 B、孔子 C、叔向 D、驷
          38、按照唐律规定的化外人相犯原则,阿拉伯人与日本人在长安相犯,应适用的法律是( )。
          A、唐律 B、阿拉伯法律 C、日本法律 D、阿拉伯法律或日本法律
          39、唐律中有关赋税征收和徭役摊派的内容规定在( )。
          A、职制律 B、徭律 C、户婚律 D、田律
          40、宋朝把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称为( )。 A、别推 B、别移 C、别勘 D、回避
          41、“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北魏时期 D、隋唐时期
          42、“五四指示”关于土政策作了哪种改变?( )
          A、没收地主土地改为减租减息 B、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土地D、减租减息改为没收一切土地
          4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总统制 B、责任内阁制 C、立宪制 D、帝制
          44、标志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记录的立宪活动是( )。
          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制定《暂行章程》
          C、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 D、公布《十九信条》
          45、对盗贼罪加以重罚的《盗贼重法》制定于( )。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13 17: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多项选择题(46—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该小题不得分)。
          46、汪某和范某是邻居,某天,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范某怒而挥刀砍向汪某,致汪某死亡。事后,范某与汪某的妻子在中间人的主持下,达成"私了"。后汪某父母得知儿子身亡,坚决不同意私了,遂向当地公安部门告发。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之后,移送检察院。最后,法院判处范某无期徒刑,同时判决范某向汪某的家属承担民事责任。
          就本案而言,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
          B、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C、该案件中,范某与检察院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D、范某与汪某的家属之间不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47、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实施的是( )。
          A、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机动车驾驶员给予罚款处罚
          B、公民依法纳税 C、男女双方依法进行结婚登记
          D、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依法进行调解
          48、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在中国大陆流行时,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这说明法律原则具有哪些作用?( )
          A法律原则具有评价作用 B、法律原则具有裁判作用
          C、法律原则具有预测作用 D、法律原则具有强制作用
          49、村民姚某育有一子一女,其妻早逝。在姚某生前生活不能自理的5年时间里,女儿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姚某去世之后留有祖传贵重物品若干,女儿想分得其中一部分,但儿子认为,按照当地女儿无继承权的风俗习惯,其妹不能继承。当地大部分村民也指责姚某的女儿无理取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可以成立?()
          A、在农村地区,应该允许风俗习惯优先于法律规定
          B、法与习俗的正当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C、中国法的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国家的制定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
          D、中国现行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冲突
          50、孙某早年与妻子吕某离婚,儿子小强随吕某生活。小强15岁时,其祖父去世,孙某让小强参加葬礼。小强与祖父没有感情,加上吕某阻挡,未参加葬礼。从此,孙某就不再支付小强的抚养费用。吕某和小强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责令孙某承担抚养费。在法庭上,孙某提出不承担抚养费的理由是,小强不参加祖父葬礼属不孝之举,天理难容。法院没有采纳孙某的理由,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判决吕某和小强胜诉。
          根据这个事例,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一个国家的法与其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B、法院判决的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立法可以不考虑某些道德观念
          C、法的适用过程完全排除道德判断
          D、法对人们的行为的评价作用应表现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
          51、小丽是陈某的养女,在22岁时准备与其结识半年的男朋友结婚。陈某以小丽岁数小、与男朋友认识时间太短等为由,不同意两人结婚,并禁止他们来往。从此,陈某只要发现小丽与男朋友来往,就对她拳脚相加,而且不允许她周末外出。小丽忍无可忍,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257条第1款的规定(即"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判处陈某拘役2个月。
          根据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法院所引用的刑法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任意性法律规则
          B、该刑法条款对小丽的起诉行为起到了一种确定性的指引作用
          C、法院在该案件中适用的法律推理属于演绎推理
          D、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不需要运用价值导引的思考方式
          52、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机构或人员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 )
          A、全国人大三个以上的代表团 B、全国人大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53、下列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是( )。
          A、主席 B、副主席 C、委员 D、秘书长
          5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表述有( )。
          A、文明的进步总体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B、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的总和,主要包括了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方式三个基本的方面
          C、政治文明又可称为制度文明
          D、政治文明属于上层建筑,它以经济为基础,又居于经济基础之上,有着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作用
          55、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领导人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
          A、国务委员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56、根据宪法,下列选项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兼任的职务有( )。
          A、中央军委委员 B、某大学校长 C、法学会副会长 D、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57、根据我国选举法,选区可以按( )划分。
          A、居住状况 B、生产单位 C、事业单位 D、工作单位
          58、下列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的( )。
          A、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
          B、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C、国务院、中央军委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
          A、批评 B、控告 C、侮辱 D、诽谤和诬告陷害
          60、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1、我国古代的封建成文法典体系中,相当于刑法典总则称谓的有( )。
          A、具律 B、刑名律 C、名例律 D、刑名法例律
          62、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基本精神与“五五宪草”一脉相承 B、规定了“五院制”的组织形式
          C、实行总统制的政治体制 D、罗列人民各项民主权利自由,比以往任何宪法规定得都充分
          63、《大清会典》包含有( )。
          A、《康熙会典》 B、《雍正会典》 C、《乾隆会典》 D、《嘉庆会典》
          三、简答题(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64、如何理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65、简述宪法的作用及其发挥条件。
          66、简述三国时期曹魏《新律》的主要特点。
          四、分析题(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67、“国家的强制执行力是确定法的绝对标准,没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是一种自我矛盾,好比不燃烧的火,不发光的灯。”——耶林
          “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财产”——美国宪法第5修正案
          如何理解耶林的话?谈谈正当法律程序和国家强制力之间的关系。
          68、某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本地啤酒生产,决定限制外地啤酒,于是发布了《关于对运输外地啤酒的车辆征收管理费的暂行规定》。该规定要求,一切运输外地啤酒的车辆必须在进城前,向市酒类专卖局设在各路口的检查站交纳运输管理费500元(辆),不交者将不予进城。外地货车司机张某认为,这项规定属于乱摊派,因而向该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这一规定。市人民法院认为,该暂行规定属于市政府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不能受理此案。
          请运用有关宪法学的知识,对此案进行分析,并给张某提个合理的建议。
          69、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币帑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唐明律合编》
          五、论述题(70小题,1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70、结合宪法和法制史的有关知识,阐述法律解释在法律实施中的重要意义。
          答案见下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3 18: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12世纪至16世纪的罗马法复兴时期,出现的是以研究罗马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学派是注释法学派。
          2、【C】解析:该题考察的是萨维尼的主张。
          3、【D】解析:ABC三项全部属于大陆法系,这是分析上的知识点。分析是应该细细看的。
          4、【C】解析:法律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本人的行为;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法律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它调整的关系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5、【A】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享有立法提案权。
          6、【B】解析:法律通过后不经公布一律无效,但是公布了也不一定就立即生效,有时公布日和生效日不一样,公布仅仅是法律生效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如我国1997年的刑法典是1997年3月14日公布的,但是是在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是从旧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在全国生效,注意法律的生效地和适用地不是同一个概念。
          7、【D】解析:ABC属于宪法。通过本题要掌握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区别;行政法所包含的内容。
          8、【B】解析:“本法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制定”属于委任性规则;任意性规则在公法中也是存在的,如刑法中关于“告诉才处理”几种罪的规定。
          9、【D】解析:该题考察违宪审查的具体规定。
          10、【D】解析:该题考察的是守法的说法,ABC明显错误。
          11、【A】解析:该题考察的是法与社会的关系。
          12、【C】解析:该题考察法律解释。
          13、【C】解析:该题考察马克思关于立法的说法。
          14、【A】解析:该题考察法规的特征。技术规范上升为法律后,便成为技术法规,并具有国家意志性。
          15、【D】解析:该题考察法的分类。
          16、【B】解析:当年有很多同学选择了A项。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国务院的职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的部分地区的戒严的权力属于国务院。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戒严令的权力属于国家主席。
          18、【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任务包括: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主任、副主任和人员共3至7人组成。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可以连选连任。
          19、【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基本法的修改。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基本法提出修改议案的单位有三个,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行使提案权必须经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3多数、立法会全体议员2/3多数和行政长官同意后,才可交由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修改议案。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直接选举是比间接选举更为完备的一种选举方式。因此,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将会进一步扩大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
          21、【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宪法予以补充、调整、删除的行动和措施。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部分修改。宪法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审定是指在宪法修正案提出以后,由法定有权机关,对宪法“应否修改”作原则上审查与决定的程序。这一程序在有些国家并不存在。设立这一程序的目的不在于决定宪法如何修改,而在于决定宪法应否修改。无形修改亦即在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在实际上却变更了其含义的修改方式。提案是修改宪法开始的程序,是指宪法修正案的提出,或者说是提议应该修改宪法。任何国家修改宪法,首先必须经过这一程序,而且必须由有权机关提出。
          22、【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宪法》第9条规定:“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23、【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违宪审查的方式。在对法律文件的审查中有抽象审查和具体审查两种方式。具体审查是指由具体的宪法主体的利益和法律地位等问题引起,并为解决此问题所必须而对有关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的合宪性所进行的审查。这种审查有以下特点:其一,审查由特定主体的具体利益引起,而这种具体利益在具体案件中处于争议状态。这种审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1)具体利益争议进入诉讼;(2)解决争议适用法律,提出有关法律的合宪性问题;(3)审查有关法律的合宪性;(4)用被肯定的法律处理有关争议或把被否定的法律排除在适用法律的范围之外。其二,审查的结果,也就是审查对象的合宪与否从而有效与否,对具体的当事人的具体利益有直接的影响。抽象审查是指非因具体的宪法主体的具体利益等引起,非为维护具体的现实的利益而由审查主体对法律文件的合宪性所进行的一般性审查。这种审查具有审查不由具体当事人的具体利益引起的特点。审查过程大致包括三个阶段:(1)由一定机关把法律文件提交审查机关,或由对法律的合宪性有异议的主体请求对有关法律进行审查。(2)违宪审查机关审查有关法律文件。(3)把经审查的法律文件投入实施或另一道立法程序,或接受审查机关的审查结论继续适用或执行有关法律。
          24、【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迁徙自由。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城市建设水平亦较低,为使人口不过分集中于城市而造成生产与生活质量下降的后果,1982年《宪法》就没有写入1954年《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的条款。
          25、【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劳动权和休息权。《宪法》第42条第l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指受雇权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权利。《宪法》第43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对于劳动者的休息权,应作如下理解:(1)休息权与劳动权密切相关。附属于劳动权,是劳动权的必要补充。(2)休息权是在劳动过程中享有的权利,以享有劳动权为依归,没有劳动权就不能享受休息权;有劳动权就必有休息权。(3)休息权是劳动者的权利,其他非劳动者当然也需要休息,但这不属于宪法权利,国家无需对这种休息作出宪法保障。所以,宪法明确规定休息权是劳动者的权利。(4)休息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也使劳动者有闲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展、提高自我和养育子女。
          26、【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投票选举。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即为当选。在实行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当选。
          27、【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宪法的修改。《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8、【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宪法》第5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华侨也是我国公民,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是我国政府的责任。然而,由于华侨居住国外,应当遵守当地的法律,所以,宪法规定的保护他们的正当的权益,即国际惯例和国际法上对侨民通常的权益保护,以及按对等原则所确立的权益保护,属于我国政府的应尽职责。因为归侨和侨眷居住在国内,因此宪法规定保护的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国家法制的一部分。
          29、【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省、自治区、县、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必要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分别设若干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简称行署,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区公所是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30、【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省、自治区、县、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必要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分别设若干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简称行署,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区公所是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31、【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32、【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秦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秦汉时期,廷尉是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职掌全国案件的审理。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为大理。商朝和西周改称大司寇或者司寇。秦汉时期廷尉是中央司法机关最高长官。到了南北朝北齐时期,将廷尉改称大理寺,以大理寺卿作为为长官。元朝取消了大理寺,以刑部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兼最高司法行政机关,以刑部尚书为最高长官。明清时期,刑部成为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降格为复核机关。清末司法改革,大理寺改为大理院,重新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33、【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法典体例。重要法典的篇数:《法经》6篇;《九章律》9章;《傍章律》18篇;《越宫律》27篇;《朝律》6篇;《泰始律》20篇;《魏律》18篇;《北魏律》20篇;《北齐律》12篇;
          《开皇律》12篇;《大业律》18篇;《武德律》12篇;《贞观律》12篇;《唐律疏议》12篇;《宋刑统》213门;《元典章》60卷;《大明律》7篇30卷;《大清律例》7篇。最先确立12篇体例的法典是《北齐律》。
          34、【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西周买卖契约的形式。在西周时期的契约制度中,有“质剂”与“傅别”两种契约形式:(1)“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其中,“质”与“剂”又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买卖关系,即所谓“大市以质,小市以剂”,凡买卖奴隶、牛马须使用较长的契券,称做“质”;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则使用较短的契券,称做“剂”。“质”、“剂”均由官方制作,说明官方已经对市场交易进行干预。(2)“傅别”是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傅”即债券,债券一分为二称“别”,债权人执左券,债务人持右券。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以债券为凭上诉于官府,司法官亦以债券为证审理有关债权、债务纠纷案件。
          35、【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八议入律。“八议”是指封建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须“议其所犯”,对他们所犯罪行实行减免刑罚的制度,表现出封建法律特权思想的鲜明特征。“八议”制度源于西周的“八辟之议”主张,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形成“八议”之制。“八议”是指:“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的人)、“议功”(有大功勋的人)、“议贵”(贵族官僚)、“议勤”(为封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议宾”(前朝皇室宗亲)。
          36、【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宋朝法律形式。宋朝法律形式在唐代律、令、格、式基础上,增加编敕和编例,形成律、令、格、式、敕、例并行的局面。宋朝对皇帝临时发布的敕令加以汇编,使之成为带有普遍性的法律,称为“编敕”。宋朝对皇帝和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或审判的典型案例加以汇编,前者称为“条例”或称为“指挥”,后者称为“断例”。另外,至南宋时期又出现了统编敕令格式的“条法事类”的法律形式。至南宋孝宗后,把敕、令、格、式分门别类汇编,名为《淳熙条法事类》。宁宗庆元二年又颁《庆元条法事类》。
          37、【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成文法公布引起的争论。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冲击了奴隶主的特权地位,引起他们的激烈反抗。首先,晋国叔向公开反对郑国“铸刑书”,认为:“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其次,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对晋国“铸刑鼎”发表了激烈的反对意见。认为:“晋其亡乎,失其度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3 19: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8、【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律化外人处罚原则。《唐律疏议·名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一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的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的犯罪,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9、【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唐律疏议》的内容。户婚律是有关户籍、土地、赋税、徭役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
          40、【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翻异别推”制度。宋朝在发生犯人推翻原有口供,而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采取“翻异别推”制度,即将该案改交另外法官或另一司法机构重新审理。改换法官审理称之为“别推”,改换司法机关审理称为“别移”。这一制度的出现,有助于纠正因刑讯逼供而导致的错案、假案、冤案。故为宋朝司法审判制度上的又一进步体现。
          41、【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死刑复奏制度的确立。为了减少错杀无辜,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将死刑权收归中央。三国时期魏明帝曾规定:除谋反、杀人罪外,其余死刑案件必须上奏皇帝。死刑复奏制度的确立,一方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的“慎刑”精神。其影响是深远的,为隋唐时期的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打下了基础。
          42、【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五四指示”。为发动农民准备自卫战争,1946年5月4日党中央发布该指示,又叫“五四指示”。决定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拉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
          43、【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纲领性文件。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共和政体的诞生,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具有某种临时宪法的性质。但从内容上看,实际上是一个政府组织法。
          44、【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十九信条》。《十九信条》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它是清政府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抛出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也是清朝统治者立宪骗局最后破产的记录。
          45、【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盗贼重法》。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颁行重法地法,又称《盗贼重法》,进一步扩大重法的适用地区,重惩“重法之人”。
          二、多项选择题
          46、【BCD】解析:解析: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行为。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范某提起公诉,他们之间不可能不存在法律关系;法院判决范某向汪某的家属承担民事责任,这就表明他们之间存在实体上的法律关系。在我国基本上还没建立程序性制裁,几乎所有的制裁都是实体性的,都以实体性法律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47、【ABCD】解析:A选项属于执法、BC选项属于守法、D选项属于司法,它们都是法的实施的内容。
          48、【ABCD】解析:法律原则对于立法、司法和守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生活是多变的,而法律应该具有稳定性,所以法律往往是滞后的,而法律原则的存在恰恰使这一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如果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就考虑法律原则,这也就体现了法律的裁判作用和强制作用,当然也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行为的评价。现代法律同时又是复杂的,普通人很难精通,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公民的行为是符合规范的呢?这就是因为,这些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法律原则已被社会生活主体所掌握,所以,法律在这里又体现了它的预测作用。
          49、【BCD】解析:随着我国法学研究的展开,新的法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这几年出现了对法律移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强调法学研究应该引入社会学的方法,注重本土。于是,国家法和民间习惯再次成为热点。
          50、【ABD】解析:本题考察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比较简单
          51、【BC】解析:本题的难点就是刑法规范的特点。通说认为,刑法规范是禁止性的。
          52、【AB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全国人大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领导人的职权。全国人大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委员的人选。对于以上人员,根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的罢免案,全国人大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在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并经全体代表过半数的同意后,予以罢免。
          53、【AB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宪法》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54、【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政治文明以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题中表述均为正确表述。
          55、【A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任职期限。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以避免任职上的终身制。
          56、【AB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宪法》第6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57、【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划分选区。在我国直接选举的地方,即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其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到各个选区,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选举。在划分选区过程中,必须遵循从具体情况出发,便于选民行使权利,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和接受选民监督的原则。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58、【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全国人大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9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用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0条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用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59、【CD】解析: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于人身自由权利中人格尊严的法条掌握。
          60、【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都察院。明朝和清朝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宋朝和元朝以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
          61、【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相当于刑法典总则的称谓。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魏晋以后的发展主要有:魏律将《具法》改为《刑名》,置于律首,改变了《具法》在法典中位置靠后的体例。《晋律》将《刑名》篇分为《刑名》和《法例》两篇,完善了刑法总则。《北齐律》合《刑名》、《法例》两篇为《名例》篇,置于律首,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帅,以各篇为分则的法典体例。
          62、【A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一脉相承,但碍于政协通过的“宪法修改原则”十二条(即实行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司法独立、保护人民权利等)的重大影响。又不得不在具体条文上有所变动。《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特点:(1)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2)政权体制不伦不类。既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实际上是用不完全责任内阁制与实质上的总统制的矛盾条文,掩盖总统即蒋介石的个人专制统治的本质。(3)罗列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文件都充分。(4)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之名,行保持封建剥削、加强官僚垄断经济之实。
          63、【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大清会典》。《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光绪会典》,合称“五朝会典”,统称《大清会典》。
          三、简答题
          64、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条根本性原则,也是我国有关组织法和诉讼法规定的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个干预;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准确适用法律。
          坚持司法机关独立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
          对司法权的监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司法权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其二,司法权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其三,司法机关的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也存在监督和约束。
          其四,司法机关也要接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还要接受舆论的监督。
          65、(1)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动影响,是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宪法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确认和巩固作用、限制和规范作用、指引和协调作用、评价和宣传作用四大方面。
          (2)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有赖于宪法的充分实施,具体而言,应满足以下四个要求:第一,限制权力经济,发展权利经济是宪法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第二,正确处理执政党和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和宪法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权利—权力”结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宪法发挥作用的政治条件;第三,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是宪法发挥作用的文化条件;第四,制定科学完备的宪法,健全法律体系,是宪法发挥作用的自身条件。
          66、(1)增加了篇目条目,弥补了以往的缺陷。
          (2)体例更加规范,改《具律》为“刑名”,并置于篇首。
          (3)改革了刑制,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创造了条件。
          (4)“八议”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四、分析题
          67、(1)一切社会规范都有强制性,都有其保证实施的社会力量。法律不同于其他的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律之所以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取决于下面两个原因:法律不能始终为人们自愿地遵守,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强迫遵行;法律不能自行实施,需要国家专门机关予以运用。正如列宁所言:如果没有一个强制人们遵守权利准则准则的机构,权利也就等于零。但这并不意味着法的运行需要时时借助国家暴力,国家强制力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
          (2)法律的运行需要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并不意味着国家暴力可以以任意的方式运用,国家运用强制力保证法律实施时,也必须依法进行,应受法律规范的约束。国家强制力在什么情况下、由哪些机关按照什么样的程序以及如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也是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的。在一个现代社会,如果要实现有节度的自由、又组织的民主、有保障的人权、有制约的权威,那么就必须使法律有正当的程序。
          68、(1)某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对运输外地啤酒的车辆征收管理费的暂行规定》属于行政命令。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但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因此,张某如果认为市政府的行政命令违法,就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诉愿权。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决定和命令有权变更和撤销。因此,张某可以向上级人民政府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反映情况,行使诉愿权。
          69、(1)这段文字揭示了明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
          (2) 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明律相对唐律,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
          (3)明朝在刑法原则上确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一是宋明理学使儒家的纲常礼教已经对人们行为的法外约束力愈来愈大;这种背景下,对有关伦常礼教的犯罪减轻,能集中刑法的打击目标,缓和社会的反抗情绪。
          (4)“重其所重”的原则,反映出明律重刑主义的特点。明律明显加重了政治性犯罪的处罚。随着君权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贼盗大案直接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重典治国”的体现。
          五、论述题
          70、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实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法在被制定出来付诸实施之前只是一种书本上的法律,处于应然状态;法律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具体的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时然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法律解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法律解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律实施的重要前提。
          首先,法律规范是抽象的、概括的行为规范,只能规定一般的适用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她不可能也不应该对一切问题都作出详尽无疑的规定。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要把一般的法律规定适用于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对各种具体的行为、事件和社会关系作出处理,就必须对法律的含义作出必要的解释。历史上,法律解释对我国法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在《晋律》颁布的时候,律学家张斐、杜预为律作注,“兼采汉世律家诸说之长”,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的经验,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其次,法律解释可以使法律规法得到统一、权威和准确的理解与说明。法律规范是以严格的、专门的法律概念、术语表达出来的,有时与实际生活用语含义不同,不易为人们所理解。再加上人们有时立场会不同,对于同一法律规范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权威性的法律解释来统一人们的理解,保证法的实施的统一性。这一点在宪法的解释上显得尤为重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规法具有原则性、概括性、纲领性的特点,而对这些高度概括、高度原则的规范人们肯定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为了统一其含义,就必须由有权机关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解释。另一方面,宪法的精神、原则和内容只有通过普通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才能得到贯彻落实。但是这些普通的法律法规是否与宪法相一致,也就是说法律法规是否与宪法相抵触,以及抵触之点何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宪法理解的问题。
          再次,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法律规范是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创制的,分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在现实的法律运行过程中,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有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在任何法律体系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应规定而未作规定、规定不够准确和清晰等等诸如此类的法律漏洞,为了弥补法律漏洞使法律规范得以实施,有效地进行法律调整,法律解释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最后,法律解释是调节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变化之关系得媒介。法律规范是相对稳定、定型的规则,而社会生活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把相对确定的法律规定适用于不断变化的法律实际,就需要对法律的规范作出必要的解释。以此在保障法律体系和基本原则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适时根据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精神和规定,对新的情况、新问题作出符合实际的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9 11:27 , Processed in 0.07103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